|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3 22:38:52
|
查看全部
要聚焦,不要“模式”
定位理论进入中国已有多年,但依然曲高和寡,中国营销人普遍未掌握定位三昧,导致对格力模式的误读长时间得不到纠正。
在这种误读指导下,一些企业踏上了危险的模仿之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它们偷师不成时,又会有人把原因归结在企业文化这种过于复杂的东西上。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什么“模式”,更不必把成功弄得那么玄虚。每个真实的案例都可以供我们罗列出很多经营和营销的要点,但这些绝大部分都不值得我们亦步亦趋。真正最有效又最简单的学习,就是像格力那样建立起自己的定位,并数十年如一日地聚焦在这上面。如果你一门心思把所有的时间和资源都花在能让你与众不同的事业上,那么你比那些三心二意的业余玩家做得更好并非难事,你也一定会创造出自己的模式来。董明珠说得好:“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一个人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她。她需要疯狂的热情去浇灌,也需要坚强的内心去支撑。为单纯的信念而生活,总是美丽而动人的。”这固然是董明珠对生活的感慨,但用在营销上,也是十分贴切。
格力的成功,昭示出中国营销正在进入定位时代。但对于定位论,中国企业还极为缺乏了解。蒙牛只是对定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有意识运用,创造了近乎神话的高速增长奇迹。王老吉在短短的五六年间,销售额从最初的1亿多元增长到70亿元,更是定位论威力发挥的充分证明。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完整掌握定位观念,那么我们必能创造出更多的顶级品牌,与那些跨国公司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上争衡决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