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邦用人之策(上)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刘邦取得最后胜利。刘邦不过是一个地痞无赖,何以笑到最后,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刘邦善于用人。下面举几个刘邦用人的例子。
楚汉末年,刘邦大军与项羽大军对峙。总体讲,刘邦处于下风,岌岌可危,但形势对项羽更加不利。因为项羽已经倾尽全力,再无后援;刘邦还有一枚最重要的棋子,一支强大的生力军,那就是韩信。韩信刚刚率领大军平定齐地。刘邦命令韩信出兵,夹击项羽。韩信以齐地刚刚平定、民心不稳、需要一定时间稳定为理由,拒绝发兵援助刘邦。刘邦多次催促。这时候,有人给韩信出了个馊主意。楚汉相争,最大的胜利砝码就掌握在将军手里,你支持谁,谁就能笑到最后。以上分析完全正确。馊主意是让韩信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这体现了韩信眼光短浅,为自己后来杀身之祸买下伏笔。
韩信派使者向刘邦说明情况,并提出一个请求:封自己为假王。假王也就是代理齐王。刘邦大怒,关键时刻,韩信竟敢要挟我,实在可恶。张良悄悄提醒刘邦:现在是用人之际,要忍。刘邦何等聪明,知道自己失态。立刻转怒为喜,自己打圆场。说:韩信真没出息,大丈夫顶天立地,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假王。于是,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并且做了齐王印章,让使者带回去。韩信做了齐王,大喜过望,立即发兵。韩信利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令霸王别姬,饮恨乌江。
刘邦称帝后,没有立刻大规模封赏功臣。刘邦看到一些将领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刘邦问张良:“这些人都在说什么?”张良回答:“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在商议谋反。”张良的话有些危言耸听,将领们想谋反还不至于,他们无非是发泄心中不满而已。
刘邦说:“天下已经安定,他们为什么想谋反?”张良说:“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刘邦忧心忡忡地说:“那应该怎么办呀?”张良说:“陛下平生最讨厌谁?,群臣也共知的。”刘邦说:“我最讨厌雍齿,他多次让我下不来台。我欲杀之,考虑到他功劳多,才不忍心杀他。”张良说:“当务之急是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看到雍齿被封,大家就心安了。”于是刘邦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酒宴后,群臣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