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解放日报 观点·社会新闻
●通用所面临的不是资金流的问题,而是经营失败的问题。通用启动破产保护的根本原因是它没有与时俱进,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经营模式,才造成了现在一系列深层次的症结,走到这一步是势所必然。
●通用的经营不善并非始自金融风暴,而是由来已久。从这个角度来看,通用事件仅具个案意义。世界五百强里的其他非金融企业,都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所以通用事件不足以证明金融危机已深入危及实体经济。
●中国当前所需要的是平民消费得起的汽车。“大车风格”在美国都走不下去,我们又打哪儿来的自信可以把它支撑下去?我们也不排除中国民营企业创造奇迹的能力,但有一点不能忘记:平民时代的转型是大势所趋。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 宾:华 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龚丹韵:通用启动破产保护的新闻一出现,舆论首先感兴趣的就是原因何在。现在基本可以罗列出几条内忧外患,如:美国汽车工人的高福利一直被诟病为养懒汉、全球扩张速度过快乃至旗下品牌太多顾不过来、多名高级主管曾将私人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大量抛售加重企业危机、债权人与工会的谈判破裂、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政府舆论压力重重等。而其中,资金链断裂,现金流严重不足,被一致公认为是关键原因。您怎么看?
华民:在我看来,可能没有舆论想得那么复杂。资金链出现问题,是通用产品长期滞销造成的结果,是“果”,而不是“因”。请分段试想一下,如果通用的经营是好的,其资产是有价值的,仅仅短期的现金流不足,那么它是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一是发债融资;其二是变卖部分资产。但是现在由于经营不善,通用基本没有发债能力。基于同样的原因,通用的存量资产也已经不再是众人愿意哄抢的香饽饽。公司股价暴跌,几乎所有资产都卖不出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通用所面临的不是资金流的问题,而是经营失败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通用只能选择破产保护。
通用破产保护的根本原因是它没有与时俱进,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经营模式,才造成了现在一系列深层次的症结,走到破产保护这一步可以说是势所必然。如果通用的战略定位早前就能有所调整,市场份额不萎缩,那么工人福利、全球扩张、债权人压力等等,都并非过不去的坎儿。
龚丹韵:您说的与时俱进究竟具体指什么?
华民:纵观通用汽车的发展历史,其问题也非一朝一夕形成。早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就让一直走高耗能奢华路线的通用面临巨大挑战,由此造就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可是石油危机过去以后,通用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经验教训,依然走大排量路线,继续我行我素。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的新时代,这样的发展路线事实上已经落伍了。
此外,通用一直坚持其贵族化的风格,旗下品牌一般人消费不起。比如凯迪拉克,几乎成为夸耀某种商品是某领域之冠的比喻词,深入人心,相对高端。而如今,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汽车已经不再是只供贵族阶层消费的奢侈品,它早已经进入平民时代,所以尽可能生产低排气量、经济节约型、中产阶层消费得起的汽车,才符合市场发展的潮流。但事实是,通用并没有及时向平民时代转型,发展战略走向不可持续的死胡同,市场份额势必严重萎缩。如此情况下,公司还在全球扩张,怎么看都是危机重重。
龚丹韵:此次舆论高度关注通用,有一个不得不担心的理由:如果说雷曼兄弟的垮台坐实了金融危机的蔓延,那么通用的破产,是否意味着这场危机已经侵入到实体经济内部?
华民:这样的担心现在还为时过早。因为正如我刚才所说,通用的经营不善并非始自金融风暴,而是由来已久。从2005年开始,通用连年亏损,仅一年亏损就有300多亿美元以上。数额之大,恐怕换了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撑下去。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过是加速了它的破产进程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用事件仅具有个案意义。如果我们要判断金融危机是否波及基本面,并深入影响实体经济,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世界五百强里的其他非金融企业,是否也开始相继出现问题。然而,以英特尔和微软为代表的美国计算机行业,以及制药业、商品零售等行业,都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很多产业还在持续创新,所以通用的破产实在不足以证明实体经济出了问题。
龚丹韵:这两天,四川的一家民企腾中重工有意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引起极大关注。通用破产可能会让中国汽车企业有了一些新机遇,但如大举收购,会不会成为一个陷阱?
华民:如果说有机遇,那也未必都是中国的。当年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打得响的自主品牌。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汽车生产中心,但只要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业绩再好可能也是为他人作嫁衣。所以不能高兴得太早,千万不要忘记除了通用之外,世界上还有好多强大的竞争对手。
再说,中国当前所需要的是平民消费得起的汽车。收购悍马的具体进程,很多没有对外公布,不好揣测。但是从市场定位来看,悍马作为高端越野车型,只能卖给少数人,能耗上也未必值得鼓励,风险很大。多年的历史经验表明,美国车一旦在其他国家落地生根,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和美国的“大车”风格有关。工资高、管理成本高、耗油量大,就是美国车给全世界留下的印象,已经和这个时代不相匹配。福特汽车近几年在成本管理方面抓得很紧,可见这种消费风格在美国都走不下去,我们又打哪儿来的自信可以把它支撑下去呢?
有必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有钱就什么都可以收购。亚洲毕竟是一个以小排量车为主的消费市场,贪大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比较可行的还是从国情出发。上海通用泛亚技术中心,对很多车型进行了本地化改进,比如凯越在中国销售得比较好,就是因为作了适合国情的改进。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中国民营企业创造奇迹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的企业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市场、理解汽车文化后,再做出选择。
通用是美国一个黄金时代的象征,可时代的变化使得通用的奢华路线已近不可持续,只要通用不肯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那么偶像破灭也就在意料之中,无需惊讶。平民时代的转型是大势所趋,这点道理足以让其他企业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