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暴制暴得不偿失
讲述人:王晓平,男,48岁,辽宁省建平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科科长。
感悟:希望原本有理的当事人,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切勿以暴制暴,让自己变为违法犯罪者。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手的案件很多,其中一些案件的当事人本来有理,可以通过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但他们却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人惋惜。
去年夏天的一天,李某来到县城一家网吧上网,因为电脑出现故障,影响了他的网络游戏进度。生气的李某找来网管理论,但因话不投机争吵起来。
网吧老板张某闻讯赶来解决这件事,但李某始终不依不饶,临走前扔下一句话:“你等着,我明天还来!”
次日下午,李某又来到这家网吧,还带来八九个人,进屋二话不说,径直坐到电脑前占起位置来,他们既不开电脑也不离开,目的就是影响网吧生意。张某见状,忙上来赔礼道歉,但李某仍听不进去,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多小时。到了饭口,李某才领着人离开,扔下了“你惹着我了,我让你消停不了,生意做不好”的狠话。
几天后,张某本以为事情平息了,但就在他有一天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差点被两台车别到路边沟里,李某从一辆车里放下车窗对张某说:“这事没完,明天还找你算账!”
张某回到家后,越想越气,为不再受到李某的骚扰,他决定给李某一点教训,便召集了几个朋友,买了多个镐把。
第二天李某等人果然又来别张某的车,却被早有准备的张某等人袭击,致一人重伤、两人轻伤。张某等人最终被法院判处不等的有期徒刑。
如果张某在事情一开始,就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如寻求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帮助等,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起发生在今年的案件,让一个家庭彻底破碎。
刘老汉今年63岁,与唯一的儿子在农村生活。没有成家的儿子整天游手好闲,是个典型的“啃老族”,经常对老父亲非打即骂。
有一天刘老汉生病了,但还得在骂声中给儿子做饭,看着儿子吃饭的背影,想着这些年儿子的懒惰和对他的打骂,刘老汉心中怒火难平,决定教训儿子一下。刘老汉趁儿子不备,随手操起干农活用的镐头,向儿子砸去,结果却失手将儿子打死。刘老汉也因此身陷囹圄。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类似张某和刘老汉的事情很多,他们原本是受害者,却没有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而变成了违法犯罪者。因此我们一定既要懂法,也要守法,把握住最后的底线,避免惹祸上身。
(本报记者 韩宇 张国强 整理 )
维权之前先“找法”
□点评
维权,是当今社会使用较为频繁的词汇之一,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体现了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展示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维权,即维护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离开“合法”的限定,“权利”就变得宽泛、不确定、混乱,“维权”也就最终无从谈起。所以,“维权”的“权益”首先要“合法”,或者说“权利法定”是维权的首要原则。
因此,每个人在生活、生产、交往过程中,感到“自己权利受侵害”,准备“维权”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权利”的边界。方法并不复杂,那就是“学法”、“找法”。文明维权、守法维权,既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也是成功维权的重要前提。这正是上述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陈晓英)
来源: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