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0|回复: 9

19句箴言。细细地琢磨。

发表于 2014-12-9 16:57: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言万语,所以请你口下多多留情。

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事和人,要记住时间,对你来说是多么珍贵。

3.只有创造机会的人才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说以你不要守株待兔。

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要学会取长补短。

5.你得到的东西,你会一定以为他是美好的,其实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以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来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6.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在追求错误的东西。

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心,你的放下。

9.你要好好的管教好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样。

10.你不要有害人之心,但要有防人之心,毕竟这世界上还是有小人的。

1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无论他们有多坏,甚至他们曾经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不宽恕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2.不要争强好胜,不要和别人攀比,能多活一天就是你的福气了,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没有脚。

13.不要欺穷暴富,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4.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日子会好过一点。

1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6.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只有告诉你缺点的人,才是对你最好的人。

17.不要说谎话,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8.报复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19.不要常常觉得自己不幸,其实世界比你不幸、比你痛苦的人还要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6:59:2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7:02:38 | 查看全部
1.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言万语,所以请你口下多多留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06:13 | 查看全部
有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是人在一段时间内有大的进步,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在《资治通鉴》中有一篇文章《孙权劝学 》专门提到了这句话,今天,爸爸就给你讲《吴下阿蒙》的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大将。他重握大权,但因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学识浅薄,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做了大将,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吕蒙说:“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
        孙权有点生气说:“我又不是让你像太学的要博士那样钻研学问!你只要粗略读读古书,了解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读了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大有益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他读的书很快就超过一般的读书人。
        不久,学识渊博的大臣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交谈中鲁肃常常理屈词穷,被吕蒙难倒。鲁肃不由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吴下的那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阿蒙了!”吕蒙笑着回答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这就是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08:48 | 查看全部
“范蠡泛五湖”的故事。

    春秋时,在吴国和越国长达二十年的争斗中,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凭着自己智慧和谋略,帮助勾践最终战胜了吴王夫差,成为一代霸主。
    越王勾践复国后决定重赏大功臣范蠡。但范蠡却选择了乘舟浮海,离开越国归隐了。他深知作为人臣,名声太大,是很难长久平安无事的。另外他也觉得越王勾践是一个只能同患难而不可共享乐的人。范蠡临走时,给另一大臣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中警告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说飞鸟射尽了,弓箭就会藏起来,再也不用了;兔子打死了,猎狗也会被主人杀掉烧熟吃掉的。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忠告,最后果然被勾践赐剑自杀掉了。
    范蠡渡海来到齐国,在海边耕田劳动,几年下来积攒了几十万的家产,后来散发财产后,又改名换姓,来到了陶县,自称陶朱公,耕田放牧,买进卖出,只图薄利,没多久又积累了很多的财产。陶朱公的名声传遍四海,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亲爱的朋友: 汉朝的韩信被害前也说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相对来说,范蠡早就看透了这些,他深深地知道:立功大了,要学会收敛,钱财多了,要学会施舍。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中明哲保身的智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09:34 | 查看全部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弟子规》里也说:“恩欲报、 报恩长”。有这样一个成语“一饭千金”也是关于报恩的。这个成语的由来跟汉初大将韩信有关,今天,爸爸就给你讲韩信报恩的故事。

         韩信,年轻的时候贫困潦倒,无所事事,常常在别人家里混饭吃,遭受邻里的冷眼歧视,还受过胯下之辱。
       为了填饱肚子,韩信常去河边钓鱼。钓得到鱼,可以换点吃的,钓不到鱼,只好饿着肚子。在这条河边,有很多老大娘在这里冲洗丝絮,人称“漂母”。其中有一个老大娘,见韩信常常饿肚子,很同情他的遭遇,便将自己带来的饭分一点给韩信吃,十几天来,天天如此。有一天,韩信向这位管饭的老大娘感激地说:我一定有重重报答您的时候”。老大娘听后恼怒地责怪道:“一个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这像什么话!我是可怜你像个公子才给你饭吃,哪里是指望你报答啊!”。
       汉王五年,韩信为封为楚王。有一次韩信来到了自己的封地,想起了当年那位给饭吃的老大娘,并派人把他从淮阴接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赏赐她黄金一千两,算作对当年的报答。
       这就是韩信千金酬一饭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12:35 | 查看全部
知恩报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家话。李白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后人就用“漂母”代表施恩的人,用“一饭千金”来说明要懂得知恩报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30:25 | 查看全部
<三字经》里提到了一个好父亲,“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歌颂的是父亲窦燕山,还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  窦燕山,原名窦禹驳,因居住在燕山(现在北京),故称窦燕山。他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梦到了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他决定重新做人。      
于是,窦燕山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除此之外,窦燕山还做了很多善事,施舍大众。自己家里却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后来,他相继有了五个儿子。由于自己变化越来越大,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也发达起来了。五个儿子均考取了功名,成为为国效力的人才。当时人们美称他们为“窦氏五龙”,还有这样一首诗写道:“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做父母的,都想着为儿女提供最好的,如好的学习条件、好的生活条件等等,却很少有父母考虑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而影响孩子德行的。窦燕山就做了一个这样的好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0:23:19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2 20:59:43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阅读和欣赏!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