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8|回复: 11

2014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开幕 艺术品收藏电商化利弊引争议

发表于 2014-12-10 11:43: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东方网记者唐一泓12月9日报道:今天,2014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业内200余位收藏家、艺术家和艺术金融投资机构从业者出席。
  近年来,随着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加速融合,金融资本的介入为艺术品市场注入了资金动力,而艺术品与互联网的“触电”,也成为未来艺术品交易的大势所趋。在艺术品收藏投资迈进金融化与电商化时代的当下,如何将文化、互联网和金融三大产业有效结合,为中国文化金融找到新出路;如何在推进电商化进程的同时,保证消费者利益及藏品的知识产权,都成为与会各方热议的话题。
  “既然文化是个市场,就无需讨论文化市场是否需要金融化。”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寿光武说。据寿光武回忆,中国文化金融“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个概念最初并不被认可。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金融扶持的政策,文化金融才逐渐得以“正名”。
  寿光武称,目前文化产业市场还存在着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行业规则没有建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在他看来,文化金融之路的最高境界是标准化、数据化,尽管现在仍然路远且阻,但对于中国文化金融的实践无论成败,都应当继续走下去。
  论坛上,主营艺术收藏品网上交易的电商平台“赵涌在线(微博)”则遭到了来自收藏者的质疑。藏家徐先生表示,自己无法接受艺术品线上交易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我担心会有人利用这个时间差,对原件进行复制和仿造后再退回,这对卖家是很大的伤害。”
  对此,“赵涌在线”董事长赵涌回应称:“如果因为有可能被仿制,就不允许退货,购买者的权益便得不到保证。两利相权取其重,我情愿有仿制品的出现,也要确保买家的安全。”他表示,对于艺术品真伪的鉴定本身就是知识的博弈,收藏的趣味也体现于此。造假现象在艺术品交易市场屡见不鲜,但仍可通过专业手段进行鉴别,不能因噎废食。
  电商化作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大势所趋,销售模式又作为其核心要素,是否成熟还有待市场考验。而行业的行为规范则需要依靠制度的建设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16:01:54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欣赏、支持!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9:23:42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支持和阅读!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7:44:30 | 查看全部
有你的支持平台才会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2:05:40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9:14:16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欣赏!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08:43:12 | 查看全部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欣赏!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07:45:59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支持和阅读!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19:52:42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支持!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23:39:09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支持!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