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8|回复: 0

cmic:提升实力 打破汽车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

发表于 2014-12-10 21:27: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赛迪网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日本住友等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四家轴承企业涉嫌达成并实施了汽车零部件、轴承的价格垄断协议,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规定。

通过最近的反垄断调查,大众才知道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暴利有多严重,同时也意识到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整体孱弱,几乎没有市场话语权。与整车市场相比,汽车零部件投入的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也更大,核心技术积累缺乏依然是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短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摆脱当前面临的市场困境,需要不仅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同时还要勇敢“走出去”,并走出一条中性化发展的道路。

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发展之痛

与汽车整车市场的政策不同,我国在零部件方面并没有限制合资企业的股比,这就使得外资零部件企业得以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但政策上对汽车零部件市场缺少‘管制’只是导致外资企业垄断的外在原因,而外资零部件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形成垄断,关键还在于它们拥有核心技术,而国内企业与之相比的最大差距,恰恰表现在研发能力不足。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了国内企业惟一的竞争手段。

据统计,中国零部件产业产值规模在2013年已达到30237亿元,产业规模非常大,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两万多家,但是平均每家企业产值才1亿多,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成本及资源成本,不掌握高端产品技术,缺乏研发能力。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跨国公司5%的平均水平。由于研发水平低,也没有形成品牌,只能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导致国内零部件企业市场失位、失声,易受整车企业左右。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模块化供货、中性化发展等方面,自主品牌企业亦明显落后于人。

按照全球化采购要求,整车企业要按照qcds或qcdd(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或技术)的原则实施零部件采购。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制造水平低,管理粗放,成本控制力弱,无法适应用户对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等全球化采购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