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2月1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4:16 | 查看全部
1948年12月11日 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华北野战军全歼敌第35军
  1948年12月11日,毛泽东给林彪、罗荣桓等发出《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为使蒋介石不迅速作出让傅作义集团放弃平、津南下的决策,毛泽东明确指示,从12月11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11月29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毛泽东于10月31日指示东北野战军休整1个月,然后入关,协同华北军区主力于1949年上半年歼灭傅作义集团主力,夺取平津等地,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从11月29日至12日20日,人民解放军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并歼敌2个军中6个师,封闭了该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7日,人民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势同时并举,逐次歼灭被围的傅作义集团的方针。12月22日,全歼傅作义第三十五军军部及所属2个师共16000人。24日,解放张家口;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市。从1月18日至31日,人民解放军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相结合,终于使北平傅作义率部25万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取得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共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4:46 | 查看全部
1936年12月11日 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宣布退位
  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因内阁和各自治领政府不同意他同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发表了告别广播讲话,宣布正式退位,成为温莎公爵。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退位的国王。12日,爱德华八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位。
  辛普森夫人本名叫沃丽丝·沃菲尔德,1896年6月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她5个月时丧父,其母随后改嫁。小沃丽丝是靠有钱的叔父抚养长大的。20岁时,她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一名中尉结婚,可惜这位年轻的军官爱海甚于爱妻子,性格刚强而又有教养的沃丽丝不堪忍受,于1927年结束了第一次婚姻。翌年,她嫁给了一位入了英国籍的美国富商辛普森,移居伦敦。1930年11月她在伦敦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威尔士亲王,即英国王太子。沃丽丝此时已人到中年,依然窈窕如少女,然而称她为“美人”却并不够确切,论长相,她不及当时追逐王太子的一些美人儿,可是她历经世态炎凉,达于事理,开朗豪放,其风度和谈吐举止,令王太子为之倾倒。受“现代派”思潮影响的王太子,与沃丽丝情投意合,相见恨晚,由此过往日密。
  1936年2月,乔治五世驾崩,王太子继位,即爱德华八世。爱德华八世的身边谋士曾劝他以王职为重,了结与辛普森太太的来往,他的回答却是:“我现在所知道的最高责任是考虑自己配不配当沃丽丝的丈夫,我所向往的幸福就是永远同她在一起。”在法院同意辛普森夫妇离婚后,国王遂于11月正式通知鲍德温首相说,他要与沃丽丝结婚。首相说,立一个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女子为王后“太荒唐”,国王建议再加审度。国王退一步,提出要实行“贵庶联姻”,只与沃丽丝结为配偶而不立她为王后,不要子嗣。鲍德温说:“英格兰法律不知‘贵庶联姻'为何物。”与沃丽丝情爱甚笃的爱德华八世说,婚事不成宁肯退位。
  12月3日,国王的风流韵事终于在英国爆发,舆论哗然,王室、内阁和议会齐声谴责,鲍德温首相宣布,国王要么与辛普森太太绝交,要么娶她为妻而逊位,否则内阁辞职。作为议会在野党领袖的工党首领艾德礼也支持政府立场。在这一政治风暴关口,沃丽丝悄然离去,从国外至信爱德华八世,表明愿作自我牺牲,劝国王割断情丝。国王却视忠贞爱情高于一切,说“即使我独自一人同你在一起,也比一顶王冠、一根权杖和一台御座更令我心悦”。12月11日,拿定主意的爱德华八世向国民发表告别广播讲话,他说:“我的朋友们,没有我所爱的那个女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感到不可能承担我肩负的重任。”第二天,他逊位于弟弟乔治,黯然出走。
  就这样,在位仅10个月、还没有来得及举行加冕典礼就逊位的这位英国前国王,以温莎公爵身份侨居在法国。1937年6月3日,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相依为命,过着感情上得到满足、物质上尚称阔绰、但精神压力始终未曾减轻的隐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5:03 | 查看全部
1931年12月11日 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
    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巴尔福宣言》,成为威斯敏斯特法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英国与各自治领关系的法律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1925年6月鲍尔温政府修改了自治领和英国之间的联系方法,即联系不再通过殖民地部,而是通过专设的自治领部。1926年10月19日至11月18日,伦敦帝国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被称为《巴尔福宣言》,宣称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它们的内政和外交事务各方面互不从属,共同效忠英王,在英联邦中它们是自愿联合的成员。
    《巴尔福宣言》在1931年12月11日获得议会通过,成为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确立英国和各自治领的关系。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爱尔兰均为英联邦内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它们与联合王国一起组成英联邦,共奉英王为国家元首;各自治领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英国议会的任何一项法律,未经自治领承认对自治领均不适用。自治领可以修改和废除过去帝国议会通过的任何法案,自治领颁布的任何法律无须经英国议会批准;各自治领内政外交自主。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英联邦是一个自由、平等国家的松散联合,肯定了各自治领的独立地位和与宗主国的平等立怯权,成为现代英联邦的法律基础,被称为《英联邦的大宪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5:27 | 查看全部
1929年12月11日 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

领导白色起义的邓小平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在广西百色举行起义,成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开始了广西西部的工农武装割据。3月,蒋桂战争爆发,李明瑞、俞作柏倒戈,桂系失败,蒋派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省绥靖司令。9月,张发奎联合俞、李反蒋,俞、李率3个师进攻广东。俞、李刚到桂平,因3个师全部叛变,反蒋彻底失败。此时,在邓小平领导下,准备起义工作。12月10日,在百色扣留了警备第五大队第五营营长、县长、禁烟局长等人,并迫使商会、公安局交出枪支。第二天,正式宣布起义,开庆祝大会。到会群众3000人,宣布红七军成立,张云逸为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1930年8月,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将第七军所辖三个纵队改编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等三个师。9月后,主力转战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行程12000里,于1932年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编入红军第三军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5:49 | 查看全部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起义爆发

苏维埃政府和起义军总指挥部旧址:广州市公安局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广州起义爆发,这是我党领导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武装起义。 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的7个联队、2个敢死队,共约6000余人。
  凌晨3点30分,起义部队向预定要点猛攻。经过18小时激战,胜利地占领了广州城区。当日上午,宣布成立了以苏兆征为主席(苏到任前由张太雷代理)的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纲和法令。广州起义震惊了中外反动派。12日,张发奎从外地调回约3个师的兵力,在英美日德等帝国主义的军舰与陆战队的支持下,向广州市进行反扑,经过3天浴血奋战,广州起义军撤出广州,一部分撤至花县改编为红四师,由徐向前等领导转战到海丰、陆丰,和彭湃领导的农民赤卫军会合,开展游击战争;另一部退到广西左右江,其中有些同志后来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左右江起义;还有一部分部队在韶关附近遇到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这些武装力量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广州起义是中共用革命武装向反革命武装的进行了又一次积极、英勇的反击。是中共单独领导的,在大城市中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起来,是中国革命战争由中共单独领导的伟大开端。
《晨报》关于广州起义的报道
起义军炮兵
广州起义中被工人赤卫队捣毁的敌人铁甲车、汽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6:00 | 查看全部
1918年12月11日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诞辰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物理系。卫国战争时期在炮兵部队作战。1945年在前线因“政治问题”被捕判刑8年。1957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并在中学任数学教员。1962年因发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出名。次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1969年被开除。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4年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先到瑞士,后移居美国。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癌病房》、《西拉格群岛》、《1914年8月》和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的一件事》等。1990年获俄罗斯联邦国家文学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6:14 | 查看全部
1915年12月11日 袁世凯称帝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报参政院,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2月11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 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当场杨度和孙毓筠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孙毓筠等提议说,此事既属全国一致,元首亦未便过拂舆情,理应由本院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众赞成。
    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余字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给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等六大“功烈”。文中说:“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请袁世凯称帝。
    12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6:26 | 查看全部
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辰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在3岁时随父亲到了北京,上过蒙养院(幼儿园)、女师大附小、师大附小和师大附中。1929年中学毕业后,钱学森为复兴祖国,决心学工科,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0年钱学森第一次接触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对这一理论发生了莫大的兴趣。他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等。这时钱学森开始接触到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参加过多次小型讨论会,从那里他知道了红军和解放区的存在。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与亲自过问下回到祖国的怀抱。4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6:42 | 查看全部
1905年12月11日 清廷五大臣启程出洋考察

赴欧考察的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
  1905年12月11日,被清廷委派出洋考察西方政治的镇国公载泽、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锋,离京启程前往日本、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另2位出洋考察大臣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已于12月2日启程,前往美国、德国和奥地利考察。
  五大臣出国一事由于发生了9月份的吴樾炸弹谋杀案而推迟至今。原定出国的兵部侍郎徐世昌已获任巡警部尚书,商部右丞绍英在谋杀案中受伤,均不能成行,清廷另任命尚其亨、李盛铎代替。五大臣出国的路线是由德国驻华公使代拟和安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09:26:56 | 查看全部
1803年12月11日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诞辰
  有一次,一位青年音乐爱好者来到著名的作曲大师柏辽兹的家,他演奏了自己的曲子,征求柏辽兹的意见,并想拜他为师。不料,柏辽兹听完演奏说:“我毫不隐瞒地对你说,你根本没有一点音乐才能,我这样痛快地给你这个结论,是为了使您赶快放弃音乐,另找出路!”青年人听了,真是从头冷到脚,他怀着羞愧和不安的心情,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柏辽兹的家。
  当他走到街上,只见柏辽兹从楼窗口探出头来,高声地向他喊道:“我不改变我刚才的评语,但我得补充一句,大师们当初对我也这么说。请记住你和我当初一模一样,知道吗,一模一样!”这位青年从中得到鼓舞。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成为年轻的作曲家。的确,柏辽兹在青少年时代并没有显露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他是靠刻苦学习和创新而取得成就的。
  1803年12月11日,柏辽兹出生于一个医生的家庭。他进过巴黎音乐学院,但并没有获得毕业。他还到罗马学习过音乐。直至1826年,他23岁的时候,出于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情,创作了《希腊革命康塔塔》,才获得一点声誉。但他有一种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他是西洋音乐史上致力于标题音乐创作的浪漫派作曲家。1830年,他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是第一部标题交响曲。
  柏辽兹一生创作很丰富。1840年,他为法国1830年7月革命烈士纪念碑揭幕写的《葬礼与凯旋交响曲》,以及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都以新颖的配器效果见称。他死于1869年,享年66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