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1 20:27:09
|
查看全部
卖或者不卖,这是个问题
百夫长成立一年多来遭遇的种种困难,让包括柳治在内的五位合伙人之间都发生了很大的争执,“还干不干得下去,市场竞争、我们的实力,以及种种的原因。”百夫长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获奖增强信心。就在合伙人们产生分歧的时候,百夫长经营的老人失禁护理用品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近千份创业计划书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世界经理人》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寻找创业英雄”的第三名。
这个奖项给柳治他们注入了强心剂。“它很大程度上让我们觉得自己获得了认可,觉得我们这个方向选的没有错。所以我们后来选择怎样去把这个事情继续下去,这就是我们在获奖以后的想法。股东又团结起来,开始想怎么进行下去的方法,没有一开始的这种分歧、争吵、想办法脱身的情况。”
通过参与这次奖项的评选,柳治认识了一些朋友,包括易观资本的高级投资经理张鹏程,“后来我们接触了好几次,他也给我提了好多建议,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不断的联系。这个人脉的资源,让我们能够跨入比较高端的资源中,而我们之前接触的都是比较低端的资源,像融资、专家这一块我们没有机会去接触,这次就有机会了。”
融资难。虽然获得奖项能带来一些机会,但是资金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柳治。柳治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欠缺生产管控的经验。
在百夫长的五个合伙人中,三个是纯粹的投资者,出资当股东,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作为百夫长的法人代表柳治,和另外一位合伙人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他们都没有生产管控的经验,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样本来因为强势经销商而造成的毛利低和资金紧张局面变得雪上加霜。
柳治说:“毛利这个问题我们实在是很痛苦,我们没有工厂,用的是代加工的方式,工厂这边的控制力度又谈不上,市场上我们也没法从根本上有定价权,整体市场的价格有一个区间段,无非是只能在这个区间段走。”
创业团队缺乏生产管控能力,使得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信心对百夫长进行投资。柳治他们也曾考虑通过自建工厂的方式来改善生产成本的控制,“我们想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如果一切发展顺利的话,两到三年以后就建一个自己的厂子。这个生产线也不是很贵,如果全部做下来,一两百万元也就能够把机器引进来,租赁一个厂子的话应该也还能承受,但是还没到那个阶段的时候,我们的资金就已经扛不住了。”
公司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可是偏偏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公司卖或者不卖,的确是摆在柳治面前的一道难题。柳治的回答是:“我们就想,要么我们自己往里投一部分钱,要么去找融资。按照这两条路尝试了将近两三个月,这两条路最后都没有走通,最后不得不把公司卖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