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2月12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0:24 | 查看全部
1971年12月12日 我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启用
    1971年12月12日,中国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交付海军使用。这艘驱逐舰由大连造船厂试制,全国22个省市、二百六十多个厂所参与协作。这一多功能舰种的服役,填补了中国海军中型水面舰艇的空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0:36 | 查看全部
1966年12月12日 教育家吴玉章逝世
    1966年12月12日,教育家吴玉章在北京病逝。
    吴玉章,原名永珊,号树人。1878年生。四川荣县人。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应孙中山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工作。1915年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五四运动前组织并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3年在成都建立中国青年共产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到1937年被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曾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并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回国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工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第七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66年12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0:50 | 查看全部
1966年12月12日 航海家吉切斯特创只身远航纪录
    1966年12月12日,伤痕累累,憔悴不堪,筋疲力竭的弗朗西斯·吉切斯特在别人帮助下在澳大利亚悉尼靠岸,至此他完成了历史上单人航海的最远航程,全程总长122130公里,历时107天。这位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的英国冒险家和杂志出版商在他的16英尺长的双桅船吉普赛蛾4号上受到当地人民给予的英雄式欢迎。悉尼只是他环球旅行计划的一半航程的中途站。
    身材消瘦、65岁的航海家靠岸时痛饮了一杯英制啤酒之后,发誓说:“我要继续下去。”他没能实现100天抵达悉尼的目标。早在1961年他曾参加了横渡大西洋的比赛。57岁时,他因痛失去一叶肺,然而他不仅参加了比赛,而且还摘取了这场比赛的桂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1:02 | 查看全部
1963年12月12日 肯尼亚独立
  肯尼亚,全称肯尼亚共和国。当地班图语中意为“驼鸟”。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界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约500公里。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人口2410万(1989)。有吉库尤、卢奥等42个部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居民多数信奉 基督教。首都内罗毕。全境除沿海为宽约200公里的平原地带外,其余多为海拔1000~2000 米的高原。矿藏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等。森林面积137万公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85%的人口从事农牧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咖啡、茶叶、剑麻等。独立后工业发展较快,门类渐趋齐全,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199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7.9肯镑。主要出口咖啡、茶叶、花卉、石油产品、水泥、剑麻、纯碱、皮革等,进口原油、机械、钢铁、车辆、药品、化肥等。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到此经商和定居。15世纪末叶起葡、英等相继入侵。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宣告独立(独立日即国庆日),翌年12月12日成立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1991年12月实行多党制。1963年12月14日同中国建交。1967年10月肯关闭驻华使馆,1969年3月将两国关系降至代办级。1974年9月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1:15 | 查看全部
1954年12月12日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划分军区
  195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军官薪金制以及全国各大军区的划分、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干部的培训等问题,通过了实行上述三大制度的政治工作报告和全国各大军区的划分方案。原来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大军区划分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等12大军区。(1956年又增设福州军区。1967年5月和1969年12月,内蒙古军区和西藏军区先后改为省军区,分别划归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1:34 | 查看全部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
  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张、杨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不仅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蒋坚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张向游行示威的学生表示,一周内用事实答复他们的爱国要求。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十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委员长,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16日,南京政府下令讨伐张、杨,并任何应钦为总司令。亲日派汪精卫、何应钦企图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和日本妥协。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等于16日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并于15、19日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22日,宋美龄、宋子文与蒋介石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飞往西安谈判。经周恩来等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蒋介石获释,由张学良陪返南京,“西安事变”到此和平解决。蒋介石飞回南京后,立即把张学良拘禁起来。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周恩来(左)、叶剑英(中)、博古(右)
西安军民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壮举上街游行
这是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指示
这是《西北文化日报》刊登的西安事变
蒋卧室玻璃上的弹孔
宋给蒋的亲笔信
“手令”全文
蒋乘坐之飞机已起动,即离西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等乘坐飞机回到延安时受到毛泽东等的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1:54 | 查看全部
1927年12月12日 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太雷牺牲
  1927年12月12日,爆发了广州起义的第二天,起义主要领导人、中共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张太雷,被反动派枪弹击中,猝然牺牲。
  张太雷是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建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法律专科学习的21岁的张太雷,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帝运动。为响应北京学生运动,天津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周恩来、刘清扬、邓颖超等发起组织的“觉悟社”,张太雷发起的“社会建设会”,组织大批宣传队,上街演讲,并到北京请愿,在运动中张太雷与周恩来结下战斗友谊,并与敬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了联系。
  五四运动后,张太雷参加李大钊领导的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介绍社会主义文献,热心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张太雷从北洋大学毕业,由一个品学兼优、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学生,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0年10月,张太雷参加了李大钊为书记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11月,他受北京党组织的委派,组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张太雷正在国外。一大以后,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地整顿和恢复社会主义青年团,派8月刚从苏俄回来的张太雷负责此项工作。他四处奔走,首先恢复上海团组织,组织团员重新登记,吸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清除无政府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团纲、团章,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奋斗目标等根本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中国青年运动和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团的一大实现了团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统一,成为党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组织。
  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张太雷参与文件起草工作,并被选为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会后决定张太雷分工负责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同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太雷主持大会并作政治报告。这次大会选举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张太雷任总书记。5月,张太雷因党中央工作需要,离开了团中央总书记职务。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革命的领导重心相应地向北转移,1926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向武汉迁移。张太雷随宋庆龄、鲍罗廷等从广州起程去武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太雷为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发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通缉鲍罗廷、陈独秀、张太雷等197名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同时,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在汉口召开。张太雷在会上与瞿秋白等同志站在一起。同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作了斗争。在这次会议上张太雷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奉中央之命,调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
  7月12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指示,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停职,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五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
  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张太雷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他参加中共中央临时南方局的工作,并担任广东省委书记。
  9月19日,张太雷从香港抵潮州,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发动潮汕铁路工人罢工,组织潮汕地区工农赤卫队,配合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攻克潮州、汕头。由于反动派的疯狂反扑,不久,张太雷随南昌起义部队撤出汕头。10月22日,张太雷从汕头抵上海,向中央报告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的失败及广东各地准备暴动的情况。11月9日,他出席了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错误地认为革命形势继续高涨,主张继续进攻,要求广东省利用粤桂战争时机,发动起义,夺取全省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张太雷受命回广州组织起义,担任起义总指挥。
  12月11日凌晨2时许,张太雷偕叶挺、恽代英等来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驻地,领导革命官兵举行起义誓师大会。凌晨3时30分,三声炮响和一阵信号排枪,宣告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部队占领了公安局和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地区。上午6时,张太雷主持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会议选举苏兆征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因病未到职),张太雷为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陆军委员。
  次日中午,在战火纷飞中,广州工农兵群众1万余人举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张太雷发表演说,宣读政纲和政府成员名单。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群众大会圆满结束,张太雷满怀胜利的喜悦返回起义总指挥部。就在这时,一股敌人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向起义军反扑过来,张太雷闻讯赶往大北门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人埋伏,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张太雷英勇牺牲的第二天,广州起义也告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2:12 | 查看全部
1925年12月12日 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1925年12月12日,伊朗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1921年2月,伊朗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与亲英政客赛义德·齐亚丁合作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齐亚丁为首相,礼萨汗掌握军权的新政府,暂时保留卡扎尔王朝。礼萨汗极力总揽军事大权,1921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后,解除哥萨克师中英国军官的职务,使其置于个人的绝对控制下。同年9月解散为英国人控制的南波斯步枪队。1922年1月发布统一全面军队的命令,强令政府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军费。礼萨汗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于1921年底、1922年初先后扑灭吉朗地区和阿塞拜疆省的人民斗争。1924年 10月,礼萨汗镇压了库齐斯坦反动封建贵族的叛乱、扫平各地分裂局面。礼萨汗同齐亚丁首相明争暗斗,1923年礼萨汗试图改组内阁失败后,公开表示赞成政治改革,1924年发起共和运动,打出废除卡扎尔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旗号。迫于宗教压力,同年3月31日放弃共和运动,得到伊斯兰上层分子的支持。1925年10月 31日,国会决定废黜卡扎尔王朝,召开制宪会议以决定今后政府的形式。同年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2:28 | 查看全部
1915年12月12日 美国著名歌唱家弗兰克诞辰
  8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最熟悉和喜爱的英文歌曲之一就是《我行我素》,那是由美国最著名的歌唱家和演员弗兰克·西纳特拉演唱的。而这首代表作也确实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98年5月, 82岁的弗兰克因心脏病发作溘然长逝,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是美国多位总统的密友,是意大利裔美国人的英雄,是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演员,还是流行文化的第一个青春偶像。
  1915年12月12日,弗兰克出生于新泽西州的霍博肯。接生他的医生用产钳穿透了他的耳膜,还在他的耳朵后面永远地留下了一块疤痕。他的母亲叫娜塔莉,但大多人都叫她多丽,她对儿子早期生活的影响最大。父亲马丁是个目不识丁的拳击手,后来做了消防队员。因为弗兰克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多丽对他呵护有加,即使在大萧条时期仍然给他吃好穿好。15岁那年,弗兰克因为流里流气被学校开除,16岁时他就开始在当地的舞厅里演唱了。他事业上第一个大的转机是在1935年,他和另外3位歌手组成的重唱小组“霍博肯4人组”演唱的歌曲在当地的电台播放了,引起轰动。弗兰克成了一名真正的歌手后,他就娶了青梅竹马的女友南希·芭芭托,这是1939年。
  起初弗兰克与乐队经纪人哈里·詹姆斯签订了一个两年的演唱合同,但他出色的才华很快引起更多经纪人的注意,不到半年他就跳槽与汤米·多赛签约,报酬大大提高。很快他推出了第一首经典歌曲《我再也不会微笑》,然后又接连推出一系列名曲。
  1941年,年仅25岁的弗兰克被《公告牌》杂志评为最优秀的乐队领唱。但弗兰克并不满足,他要成为最好的。于是他离开乐队,开始单飞。1944年他在纽约的派拉蒙剧院演出时,3万名买不到票的女孩子疯狂地冲击了时代广场,砸碎商店玻璃,阻塞交通,与几百名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不久以后,一位议员把弗兰克称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教唆犯”,人们从中足以看出他的巨大魁力。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兰克因为耳膜穿孔免服兵役。尽管他不像大多数演员那样去为士兵们演唱,但靠意大利裔美国人的支持,他的事业还是非常红火。芭芭托为他生了3个孩子:南希、弗兰克和蒂娜。
  1944年,弗兰克与米高海公司签约,去好莱坞拍电影。弗兰克的情人里有几个著名女影星,由于闹得不可开交,他曾为此几次自杀,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改变了他的演唱风格,使他的声音里加入了一种忧伤和哀怨。
  弗兰克的最后一位妻子叫芭芭拉,弗兰克在她那里找到了期待已久的温柔与宁静。在他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以后,她对他精心照料,不离左右。
  几十年来,弗兰克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和银幕上。他的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虽然歌唱舞台上人才辈出,但像他这样历久不衰的真是少而又少。1995年,80岁高龄的弗兰克最后一次登台,很多当红的年轻女歌星都与他同台演出,后来  还被录制成了二重唱专辑。
  弗兰克的儿子和大女儿都继承了他的事业,做了演员,小女儿负责他的名誉权和肖像权维护事宜。他的去世非常突然。那天他的状况不错,夫人芭芭拉就单独外出与朋友吃饭。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等匆匆赶到医院,弗兰克已处于弥留状态。这位一生都在斗争并且战胜生活的人,最后一句话是:“我要输了。”他死在妻子的怀抱里,儿女们没来得及与他告别,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9:32:43 | 查看全部
1821年12月12日 法国作家福楼拜诞辰
  有一次,福楼拜的朋友来看望他,见门虚掩着,可是,敲了几次门,却没人答应,仔细一听,里面仿佛有抽泣声。这位朋友以为出了什么不幸,猛一推门,直闯进工作室,只见福楼拜伏在案前痛哭流涕,连朋友进来也没觉察。朋友走上前去,摇着他的肩膀问:“什么事使你哭得这样伤心?”福楼拜悲痛万分地说:“包法利夫人死了!”他的朋友不解,问他:“哪一个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指着桌上一堆几寸厚的书稿说:“就是我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呀!”朋友这才明白他在为自己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死而伤心。因而劝他说:“你既然不愿让她死去,就写她活过来嘛!”福楼拜无可奈何地说:“写到这里,生活的逻辑让她非死不可,没有办法呀!”这里可以看出福楼拜对他作品中的人物的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忠诚。
  福楼拜,1821年12月12日,出生于法国卢昂的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青年时在巴黎攻读过法律,因病辍学。1845年父亲死后,他迁到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居住,靠丰裕的遗产过活,专心埋头于文学创作,直至1880年死去。1856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著名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描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女儿爱玛悲惨的一生。描写她怎样受到上流社会社会的糜烂生活的庸俗卑劣的环境氛围的腐蚀,终于走上堕落的道路,最后因借债而破产,不得已服毒自杀。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现存社会的忿怒和控诉,因而激怒了政府当局,福楼拜受到“有伤风化”的控告。后来,福楼拜转为写历史题材,1862年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萨朗波》。但不久,他又开始写现实题材的小说,1869年发表了政治性很强的长篇《情感教育》。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于小说创作有很深的造诣,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