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6|回复: 1

[转]如何写小说?及小说,诗歌创作的30个要领等(六)

发表于 2014-12-12 13:40: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要混淆描写重点:
  请让你的读者盯牢一个角色与他面对的问题。假设,我们写鲍伯的故事,在你决定以他为观点角色时,你要如何确定他的观点呢?当你在写故事时,你要变成鲍伯,你只能看到他所看到的,听到他所听到的,知道他所知到的,感受他所感受的,除此之外都不要写。
  当鲍伯进入一个大厅时,他会先体会到闷热的空气,注意到面孔模糊的人海,然后想“我要说服大家,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当你这样描述时,你不但能将你的观点角色与现实人生连结在一起,还可让你的创作更容易。你还不用担心沙莉在隔壁房干啥,与鲍伯担心无关的事都可忽略。专心鲍伯的反应,尽你所能,让鲍伯在这个场景中的体验,生动有意义。
  接下来,要让读者持续知道这是从鲍伯的观点来看事情。运用文法的技巧来体会鲍伯的想法感觉。  与其用“演讲用的会议室很热闹”还不如用“鲍伯感觉到围绕在他周围的温度,了解到他得发表一篇好演说,好来保住观众的热情。”只有鲍伯自己能感觉自己,了解自己。因此读者知道观点是透过鲍伯在看,进而锁定鲍伯的观感。
  专业的作家透过外界环境(热,拥挤的人潮)与观点(鲍伯)相结合,建构起一个“因”、“果”相连,经由鲍伯观点,了解鲍伯的内在想法。作者可透过观点角色,藉由观察外界,了解观点角色的内在想法与行动动机。这样一来,你便可让读者知道这个观点角色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例来说,鲍伯对发表演说这件事的想法,是害怕?恐惧?自大?骄傲?这时鲍伯的反应都呈现着他的人格特质。固定并强调一个叙述观点,可减少问题,让故事更像真实世界,并使读者对你的  角色产生同理心。除此之外,你可以让读者了解观点角色真正的面孔。因为在他内心深处,角色是无需对自己说谎与欺瞒。
  作者要随时留意别让观点跑掉。假设鲍伯仍是观点角色,而你想表现出他老板麦斯担心鲍伯的演讲时,你不会用“麦斯担心着演讲”,因为这时我们是从麦斯的角度看事情。相对的,你可用“当他走向演讲台时,鲍伯想起麦斯对这场演讲的担心”,或是“当走向演讲台时,鲍伯撇见麦斯挂满担心的脸孔”。不论是哪一个说法,我们都能提供情报让读者知晓麦斯担心,但观点仍集中在鲍伯身上。
  因为观点叙述对写故事十分重要,那你要如何训练自己的叙述观点保持固定呢?找几页你自己写的小说,用红笔在观点角色名字(a)下画线,在每个句子中标出a角色的观点(像是他看到,她想到,他听到,他感觉到,她试着去)。看看是否有出现第二个观点,要是有发现,用绿笔标出这个角色的名字(b),然后一样在每个句子中标出b角色的观点(看到,想到,听到…。)要是发现有两个以上的观点,如果有必要的话,重写,维持单一观点。

  学会的如何掌握观点,对小说写作十分重要。要是没法好好掌握观点,你的读者会忘了这是什的故事,而你自己也会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3:40:52 | 查看全部
  不要对你的读者说教:

  请将想说的东西用更有意义、更有创意的方法说出来。你知道,在你写的故事中的某一个深处,藏有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必须要让你的读者知道,于是你写下了这样的话:查尔斯虽然无从得知以下的事实,但在许多记录上我们知道,拥有A人格的人很容易有心脏病,而他的敌人山姆正是A人格的人。山姆在童年时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造他的A人格的形成……你可以很明显看出,这种写法并不能自然的溶入现代的小说中。在早期小说中,与现代极短篇小说尚未成形之时,一个小说作家可以用“我,亲爱的读者------”然后以讲台布道的方式,以作者对读者说来进行演讲。但在经过多年的演化,小说表达的方式变的更复杂更自然,今日的读者不会在呆呆的站在那里听作者说教布道。

  为什么呢?至少有两个的原因,首先,来自作者的演说,会侵犯前两章所提到“观点”的原则。其次,像这样的演说,会使故事的进展完全停顿,让读者自他原本专住的故事情节中转移注意力。

  还有一种不要在小说中演说说教的理由是,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在说故事的小说家,而变成想办法推销直销产品的老师。小说也许能说服读者,接受某些道德思想,伦理概念或政治议题,但这些说服只是说故事中的附加产物。小说存在的首要功能不是在说服某人相信某事,小说的存在是为了要说一个故事,好藉此来阐明人性。

  如果你发现自己要写一个故事好来“证实”某些议题或其东东时,暂时先把这个故事收起来,直到你是为了想写这个故事才在开始动手。

  当然今日的小说作者会有关心的议题,通常她们会有很强的个人意念。但那些能出书的作者会考虑到娱乐性,她们不会想用写作来证明某事。如果故事刚好本身能传达某些主题,那很棒。大多数的小说结束时,会暗示某些想法或感情,但若要想说服读者,如果能发生的话,那只会是作者在说故事时的副产品,而不会是他说故事的目标。不然,整篇故事就会变成一场悲惨的校长训话,而不是一个好看的故事。

  假设你被说服不要用小说来当作传达你理念的媒介(直接拿个木箱发表个人演说可能会更合适。)但要是你想要藏在文章中,表达的善意好心的意念,看起来像一篇说教时该怎么办?这也许有点难掌握,但我们在12 13有提过观点角色,你可以十分简单的将作者想要偷塞给读者的想法,透过观点角色来传达,只要观点角色有必要想到的话。

  知道我在说啥嘛?很简单,当要将某些想法编入故事中时,好的作者不会想〔我要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塞入故事中〕而是会问自己“我的观点角色为何要学到这些想法知识?”或是“我要如何让我的观点角色想到我在这想说的事?”这跟用用作者身分,将想法一股脑倒出来是完全两回事。

  你对观点使用越纯熟,你就越能减少以作者身份发表的演说。看看那些说教。那些说教是被作者硬塞,一堆梗住喉头难以下咽的信息。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作者,想秀你自己的所谓的哲理,而不是观点角色会想到或需面对所造成的问题。

  下次当你发现有作者跳出场介入故事发表演说的这样的事发生时,想一想如何用观点角色来取代之,问你自己下面的问题:

  1、故事中要发生何事,才能让我的观点角色记住这个想法?

  2、在故事进行中,要发生何事,才能让我的观点角色去寻找得到这个信息?

  3、其它的角色要怎样告诉我的观点角色这个信息(为啥他们要说?)?

  4、还有其它可能的来源好让我的观点角色得到这个信息吗?(报纸?电视?)

  总是有办法避免作者跳出来倒信息,发表演说的方法,一定有的。你绝对要找到这个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