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3 20:05:40
|
查看全部
从这个故事来看,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终身命运。穷人为什么穷?不是缺少财富和物质条件,而是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即使有再多的外力相助,如果个人不努力的话,终究摆脱不了贫困。好的习惯能使一个人的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肯定会赢得好的命运。
习惯对人如此,对企业亦不例外。如果丰田当初没有养成自己的节约习惯,在不够强大的时候去一味地模仿与学习欧美的领先的世界汽车巨头的话,那么,丰田也许就不是今天的丰田,更不会有什么“精益生产方式”的丰田模式。由此可见,真正锻造丰田竞争力的,其实不是模式,而是一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与积累的文化习惯。再好的模式,再好的方法,再好的制度与措施,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文化习惯来配合与衔接,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种瓜得豆。其实,每一个卓越企业的成长都伴随着某种习惯的形成,由于习惯的形成跟企业的成长同步,也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个企业就形成了相适应的文化习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企业今天发挥作用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受过去事件的影响。这对理解企业随事件而发展的各阶段尤其重要,如以前的战略决策、关键领导人的行为、过去的危机和企业对其的反应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规范的演化等,这一切都对企业的现实行为产生着影响。”纳德诺的这段论述在此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历史影响着企业现在的文化,在企业文化变迁中实际上也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Dapendence)。“路径依赖”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保罗?大卫于1985年提出,作为分析制度变迁的机制,用以描述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也就是诺思所说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通俗地说,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企业文化正是依靠这种“惯性”来影响企业中人的行为,而惯性又是以惯例为基础,通过惯例来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