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催生20余项“绿色”技术
漫步在施工现场洁净的路面上,刘晨指着不远处的自动洗车棚,告诉记者,工地路面的整洁是劳动竞赛的成果。
“那时,项目部要求土方工程环保施工、按时完工。”这对渣土车队是个考验,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大约要运输60万m3的土方,刘晨担心过紧的工期,渣土车造成的扬尘,洗车的废水排放都会导致劳动竞赛指数不达标。
“渣土车清洗时间快,工程效率就高,渣土车冲洗干净,废水利用好,环保就达标。”最终,刘晨与渣土车队的同事认为,劳动竞赛成败的关键在于渣土车的清洗。
历经一个多月的试验,刘晨与同事们从建筑污水处理的方式上得到启发,设计出自动洗车棚。
除在车棚安装自动清洗管网外,刘晨还在洗车棚的下端,巧妙设计一个污水搜集池。每次搜集池里的污水储满,就用水泵抽入沉淀池,经过三级沉淀后,再流入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循环利用。
“仅此一项发明,洗车效率提高400%,每年可节约用水2.8万吨,节约费用约300万元。”当然,最令刘晨开心的是,不仅土方工程提前90天完工,他们的“循环水利用自动洗车棚技术”获得2项国家专利,并形成一项国家级QC成果。
在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劳动竞赛考核表上,施工企业如何实现节电、节水、节地、节约材料等都做了详细要求。在劳动竞赛的催生下,木枋接长使用、GBF薄壁方箱空心楼盖、改性石膏干粉砂浆机械抹灰施工技术、临边防护围挡改装等,20余项“绿色”技术诞生在河西交通枢纽工程的工地上。
职工争当“节能先锋”
“我们的绿色竞赛已经遍布整个项目部。”刘晨告诉记者,施工工地开展的绿色竞赛延伸至职工的生活区。
为节约用水,在宿舍必备的卫生间里,职工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改造,“雨水人工冲洗系统。”
往常的卫生间里是自动冲水系统,为节约施工水资源,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不仅安装人工冲洗阀门,还开动智慧,搜集雨水用于卫生间的冲洗。
“职工宿舍还配备插卡取电器。”项目部职工谢辉告诉记者,这样不仅节约电能,也更安全有效地防止火灾发生。
“每节约1度电,1吨水,我们就得1分的竞赛奖励分。”现在,谢辉和同事们都在争当节能先锋,想为自己团队的劳动竞赛加分。
当然,最令谢辉开心的是,电耗少了,工地上的职工却24小时供应热水。
河西交通枢纽工程项目部在生活区安装空气能热水器,全天供应热水。热水量大了,可能源成本却降低了,每吨热水升温至30摄氏度,比电热水器节约28度电。
“绿色劳动竞赛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也让职工们切身感受到绿色的力量。”胡湘冬说,“绿色”竞赛让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本报记者 向冠男)
来源: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