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7|回复: 1

长沙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劳动竞赛 “绿意茵茵”漫赛场

发表于 2014-12-15 14:46: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循环水利用自动洗车”、“雨水收集处理后用于冲厕所”……在长沙市河西交通枢纽工程(简称“河西交通枢纽工程”)施工现场,“绿色”渗透到工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工地上开展的绿色竞赛是我们项目劳动竞赛的最大特点。”河西交通枢纽工程项目经理胡湘冬告诉记者,由于项目是建在城市的中心,人口密集、施工环境复杂,绿色、文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为将绿色施工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项目部在开展传统比进度、比质量劳动竞赛的基础上,还特别开展环保施工劳动竞赛。

  施工噪音不影响居民生活

  走进河西交通枢纽工程,近5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没有往常工地上的嘈杂,阳光下照耀下,“刘晨青年文明突击队”的战旗迎风飘展。

  “自从扛上这面旗帜,我就神经紧绷。”今年7月,在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劳动竞赛的誓师大会上,负责商务塔楼建设的王仁静从自己的偶像、项目生产经理刘晨手上接过劳动竞赛的“战旗”。

  “我知道这次施工的难度不在于设计,而是在于绿色、文明。”王仁静和队友们在河西交通枢纽工程的人行天桥上召开第一次劳动竞赛大会。

  绿色劳动竞赛从减少扬尘、降低噪音开始。王仁静随身佩戴一个噪音测试仪,对商务塔楼片区现场施工噪音进行动态监测,若有施工小分队噪音超标,他就会立即扣除小分队当天的劳动竞赛分数。

  有一次巡查,王仁静测试发现,所有的小分队施工噪音都超标,召集队友们一问,原来是施工进入木枋安装阶段,电锯、安装木枋发出了刺耳的噪音。

  “千万不能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经过多次讨论,针对噪音源越高,噪音传播越大的特性,队友们提出将设在楼上分散的加工棚集中迁移到一楼,将木枋统一加工好再分别送上楼。

  于是,王仁静在商务塔一楼,搭建了隔音木枋加工棚,现场加工噪音都控制在50分贝以下,木枋加工效率也提高了一倍多。

  在绿色劳动竞赛减尘、降噪项目栏上,王仁静的团队插满了红旗,一路领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14:47:20 | 查看全部
 竞赛催生20余项“绿色”技术

  漫步在施工现场洁净的路面上,刘晨指着不远处的自动洗车棚,告诉记者,工地路面的整洁是劳动竞赛的成果。

  “那时,项目部要求土方工程环保施工、按时完工。”这对渣土车队是个考验,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大约要运输60万m3的土方,刘晨担心过紧的工期,渣土车造成的扬尘,洗车的废水排放都会导致劳动竞赛指数不达标。

  “渣土车清洗时间快,工程效率就高,渣土车冲洗干净,废水利用好,环保就达标。”最终,刘晨与渣土车队的同事认为,劳动竞赛成败的关键在于渣土车的清洗。

  历经一个多月的试验,刘晨与同事们从建筑污水处理的方式上得到启发,设计出自动洗车棚。

  除在车棚安装自动清洗管网外,刘晨还在洗车棚的下端,巧妙设计一个污水搜集池。每次搜集池里的污水储满,就用水泵抽入沉淀池,经过三级沉淀后,再流入自动洗车棚的清洗管网,循环利用。

  “仅此一项发明,洗车效率提高400%,每年可节约用水2.8万吨,节约费用约300万元。”当然,最令刘晨开心的是,不仅土方工程提前90天完工,他们的“循环水利用自动洗车棚技术”获得2项国家专利,并形成一项国家级QC成果。

  在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劳动竞赛考核表上,施工企业如何实现节电、节水、节地、节约材料等都做了详细要求。在劳动竞赛的催生下,木枋接长使用、GBF薄壁方箱空心楼盖、改性石膏干粉砂浆机械抹灰施工技术、临边防护围挡改装等,20余项“绿色”技术诞生在河西交通枢纽工程的工地上。

  职工争当“节能先锋”

  “我们的绿色竞赛已经遍布整个项目部。”刘晨告诉记者,施工工地开展的绿色竞赛延伸至职工的生活区。

  为节约用水,在宿舍必备的卫生间里,职工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改造,“雨水人工冲洗系统。”

  往常的卫生间里是自动冲水系统,为节约施工水资源,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不仅安装人工冲洗阀门,还开动智慧,搜集雨水用于卫生间的冲洗。

  “职工宿舍还配备插卡取电器。”项目部职工谢辉告诉记者,这样不仅节约电能,也更安全有效地防止火灾发生。

  “每节约1度电,1吨水,我们就得1分的竞赛奖励分。”现在,谢辉和同事们都在争当节能先锋,想为自己团队的劳动竞赛加分。

  当然,最令谢辉开心的是,电耗少了,工地上的职工却24小时供应热水。

  河西交通枢纽工程项目部在生活区安装空气能热水器,全天供应热水。热水量大了,可能源成本却降低了,每吨热水升温至30摄氏度,比电热水器节约28度电。

  “绿色劳动竞赛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也让职工们切身感受到绿色的力量。”胡湘冬说,“绿色”竞赛让河西交通枢纽工程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本报记者 向冠男)

来源:中工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