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2月16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29:51 | 查看全部
1970年12月16日 《海牙公约》签署
    在美国的倡议下,1970年12月6日,国际民航组织在荷兰的海牙召开了国际航空法外交会议,讨论有关空中劫持飞机的问题,有76个国家参加。会议于12月16日签订了一项公约,名为:《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
    公约的第一条规定:“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甲)用暴力或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或(乙)是从事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的人的同犯,即是犯有罪行。”这就是公约对于非法劫持航空器所下的定义。
    公约的第二条规定:“合缔约国承允对上述罪行给予严厉惩罚。”
    对于劫持飞机的罪犯的引渡问题是这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美国和苏联都主张应将劫机罪犯遣送给飞机登记国。然而,很多国家则认为劫机多数是为了政治上的目的,因此,不同意规定引渡。但是,与会国一致同意对劫机犯给予严惩。结果,《海牙公约》对引渡劫机罪犯的问题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明确的,公约规定了劫持飞机是一种严重犯罪,对于劫机罪犯的处理办法是:要么引渡,要么按罪犯所在国的法律起诉判刑。
    到1983年,《海牙公约》已有100多个缔约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0:02 | 查看全部
1965年12月16日 英国作家毛姆逝世
    1965年12月16日,英国作家毛姆在法国里维拉因中风逝世,终年91岁。
    毛姆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作品以文体明晰朴素、取材广阔、对人性有透彻的理解为特点。
    “我宁愿读时间表和目录,总比什么也不读要强,这些东西比大多数作家写的小说更使人爱读。”这话是对一切持批判态度的毛姆在1938年说的。
    毛姆在他20几岁时写了一些客厅喜剧。40多岁时,他创作了《人类的枷锁》(1915年)与《月亮与六便士》(1919年)。反击那些经常攻击艺术的人们,直到他临死之时他还是一个对女人的厌恶者,不可知论者,所以他的作品充满悲观主义的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0:32 | 查看全部
1963年12月16日 罗荣桓元帅逝世

罗荣桓
  196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在北京逝 世终年61岁。罗荣桓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9年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第一军团江西区和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并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政委和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会上,当选为副委员长,同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毛泽东向罗荣桓遗体告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1:01 | 查看全部
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对苏联进行访问。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提出了向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基 本外交战略。
  毛泽东亲访苏联便是这种基本外交战略的集中体现。此行的使命是与苏联领导人商谈两党两 国之间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了解苏联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商谈和签订有关的条约 和协定。
  毛泽东率代表团12月16日到达莫斯科,会见了斯大林,高度评价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贡献,就中苏重要的政治与经济问题交换意见。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有效期30年。
  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毛泽东在临别演说中高度评价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与友谊。他赞扬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 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认为这将成为中国建设的榜样。
  这次访问,对于增强中苏两党两国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1:20 | 查看全部
1945年12月16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创始人是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当时的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
  民建的成立,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中国的民族资本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艰难地成长起来的。抗战胜利后,在中共和平民主政策的影响和具体帮助下,以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以及与他们相联系的文教界上层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业者,酝酿成立了代表他们利益的这个政治性组织。
  民建成立之初的政治纲领中,主张必须实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实行有民主的经济建设计划,全力培养民族资本。新中国成立后,民建以《共同纲领》、全国政协章程的总纲为纲领,确定了接受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特别是积极配合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民建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同经济界联系密切的优势,注意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积极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和引进侨资外资等服务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民建现有会员6.9万多人,主要由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单位以及有关企业的代表性人物组成,发展成员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经济界人士为主。民建在除西藏、台湾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组织。
  历任领导人是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现任名誉主席是孙起孟,主席是成思危。民建中央主办有内部刊物《民讯》,公开发行的经济理论刊物《经济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1:31 | 查看全部
1920年12月16日 宁夏海源大地震二十三万人丧生
    1920年12月16日夜,宁夏海源地区突然发生剧烈地震,人们刚刚从梦中惊醒,便被倒塌的房屋掩埋于地下。大地在摇动,天色阴沉,有雷声、风声连续轰响,天际处有地光闪烁明灭,野兽群集于荒野之上,哀鸣不已。
    这次大地震达8.5级。方圆300里的广大地区均遭波及。自泾州以西至会宁,海源以南至秦州,共60多个县区均能感觉得到。大明时分,余震不断,北风呼号,灰尘弥漫,4座城市化为废墟,听不到任何人声。此次大地震死亡人数已达23万之多。由于地区广大,救护工作几乎没有,死、伤者达50多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1:48 | 查看全部
1917年12月16日 俄国与德国等签署停战协议
    1917年12月16日,俄国脱离三国协约,单独与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在白俄罗斯城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举行谈判,并签署了停战协议。根据停战协议的规定,俄国和德国必须立即停止互相间的敌对行动,并着手进行谈判以便最终达成一项和平条约。
    这项停战协议结束了俄国历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俄国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加入了这场战争,结果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激进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1月发动的革命获得成功。
    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把同德国的和平看做头等大事,这项停战协议对俄国无疑是一次胜利,但是俄国也要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德国很可能要求得到对那些在战争中被它占领的地区的控制权,其中包括波兰和乌克兰。三国协约中剩下的两个成员国法国和英国对失去他们的盟国而感到惊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2:00 | 查看全部
1890年12月16日 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疾病获得成功
  1890年12月16日,从巴黎传出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成功,这为现代医学开创了一条新路,从此,人们可以用免疫血清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人。
  发明血清治疗的是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细菌学家、病理学家查理·里歇特。1850年8月26日,查理·里歇特出生在巴黎,他的父亲是欧洲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医学院教书,还开着私人诊所。他从小就当父亲的学徒,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他的母亲也给他以很好的教育,每天晚上教他拉丁文、诗歌,规定他每周要背诵一本著名的诗集。查理·里歇特后来回忆起他从小所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时说:“记住有些深奥的诗篇比牢记人体骨骼上的专门名词还要难。医书读不好,要挨父亲的训斥,但是比背不出诗篇,看着母亲默默地对我流眼泪要好受得多。”查理·里歇特就是在这种家庭教育下成长,获得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医学经验,直至20多岁才到巴黎大学插班就读,27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8岁开始,先后发表了《关于人和动物的胃液》、《普通心理学试验》等著作。31岁主编欧洲独一无二的《医学学报》,40岁发明血清治疗,53岁得诺贝尔医学奖金,54岁被公推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12月4日,查理·里歇特病逝,享年85岁。他的一生著作很多,主要的医学著作有:《生理学和医学》、《医学科目》、《医学通史纲要》,他写过很多剧本、小说、诗歌,还写过许多反对战争的政论文。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却是个谦虚的、脚踏实地的人。他有句名言:“顶可笑的是世界上那些耀武扬威、自以为聪明的人,他手里连一把开门的钥匙都没有,偏爱大言不惭,高声张扬,说他可以把门打开,领着大家走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2:44 | 查看全部
1775年12月16日 英国作家奥斯丁诞辰

奥斯丁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8:33:04 | 查看全部
1770年12月16日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

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幼年学习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受到严格训练。1795年出版了第一号作品,此后出版了不少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21岁,他写了一首言志的歌曲《自由人》,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由的事业。26岁时,就创作了3首奏鸣曲。可是就在这时,他不幸患了中耳炎,到1820年,两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地打击啊!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顽强地坚持创作,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音乐事业中去。在创作过程中,他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这个特别的听音器,至今还保存在波恩贝多芬博物院里。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10多岁时即开始承受家庭生活的经济负担,没有结婚。1827年逝世。但是,他留给人类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和其他许多重奏曲、舞剧序曲和管弦乐合奏曲,除最初3部奏鸣曲,其余都是失聪后的作品。贝多芬生前给自己规定:无日不动笔。他在创作时,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一点自身不幸的痕迹。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给贝多芬以很高评价。他说:“但愿所有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自己同样不幸的遭遇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可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
  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钢琴奏鸣曲有《悲怆》、《月光》、《热情》等,以及歌剧、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等作品。被誉为“音乐上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