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8|回复: 15

古今融贯,一笔江河

发表于 2014-12-16 11:07: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浅读吴远道老师《赤壁新赋》
  文/霜扣儿

  赋,衍于楚辞,兴于西汉。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白云千载,文学生变,最初的培情栽物的各项抒写方式都或内或外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正如骨体仍在,筋肉有别。观看时下的赋体,除仍以四,六字句为主要书写基础,描情状物之中皆如江溪相汇,不必细分哪处是分支,哪处是源头。
  言情也罢,状景也罢,至今仍喜好这一古老文体的作家,我认定必先是一个心怀烈火般怀古之风,又心怀远流般忆旧幽思之人。他生于现代,内在的精神与思想常会徜徉于当下的柴米之外,于某一处春泥之中,先于别人看到那层深陷于脚底的昨年春风,滋滋呼呼,在厚土中刮动着旧代前朝的遗事旧痕。也会于某夜秋月的浅晕上,窥得一圈浮游般的不确定存在却又明明存在的光辉,正如窥得了旧世堂上的老巢之影。经得内心思忖,便得到了回旋于半空的尖利的鸟鸣。看之,悟出轮回转换中的各种逝去与不灭,思之,尽得了风云过往,今昔两难全之种种半半得半半缺。而华年白发,生老病死,也正是由这样一看,一想,得到了清风一样空空的了悟——在与不在的,都将不在。唯一可留的,是在此时此地此景感动的某人。而某人在他年,亦是被后世人如此这般感叹的之一。沧海桑田之变常在,连“沧海桑田”本身也做不得主。荒荒或慌慌,忙忙或亡亡,终究归符了道家所言:变为永恒,不变为不可能。千变万化的史册由此脚踩草木,留下了如今的左一片成败,右一片青黄。
  我想吴远道先生撰得《赤壁新赋》,一定吻合了以上我对爱赋之人的私自的认定,否则不会有这样旷古幽思,感念先人之文,亦不会有这样融古今为一体,视出世与入世为同一把精神烛火的澄明之文面世。其中的高声喝喊与低头吟哦,抚今追昔之惋叹,弃旧迎新之豪情,全部立体而统一的出现。若没有举重若轻的辽阔胸怀,不可做出此文。
  凡读字被吸引者,不过有三。
  一为此文如画。极具醒目的色彩,仿佛一字一句皆为有声有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惹人流连,读读看看,恍有置身于其中,分不出字里字外之境。在这篇赋中,读者从开始就进入了“秋风劲爽,阳光煦丽”的天高地远的画轴,一步一阶台,随作家步赤壁,登栖霞,依密林,思黄州,临雪堂。处处是古州留迹,步步是前朝旧名。日月瞬间交替,一个瞬间又闪过了“霭霭西山隐约于吴都之西”的蒙太奇般的镜头,岁月遥迢,一呼一唤,转头之间已是白驹踏过了几千年。头顶上的今日光亮还照耀着这旧时的石壁、青山,新枝长于旧树头,此处埋过彼时忧。这一幅悠悠水墨色泽偏深,一如曾经多少长衫读书人,执矛而行疆场的旧将军,题字的题字,挥杀的挥杀,是影是形,此刻都不发声息——浮生之绘,云烟之围,诸笔划深深浅浅,粗粗细细,弯弯直直,都是天地赏赐给后人的红尘厚遇——它们以这断壁残垣之貌,勾你联想起失去的另一些,现在在何处?峰立泽深,回响的只有飞鸟游鱼,总不过都是“疏影微斜,秋阳斑驳”。投影之处,如漏之沙,一点点的,春雪般失却了。问起此事的人,有如问道于盲,久久怅然,江山多情,亦是不肯多言。这一幅画要动也有动——来人的脚步声,总要掉下一两灰尘,与昔年旧址相融,缓生而来的,亦有悄悄心动,亦有切切心明。这一幅画要静也有静——“大小硝烟惊涛平息。枯黄零落,倩影迷离”。平沙落雁一般的寂寥,推远复推走了前来观望的夕阳。
  游离于此画之前,遍生皆现思虑的狼烟。我于这烟雾中,渐渐迷失了,想不清楚今年何年。
  二为此文有情,所蕴含与挥洒的作家心意,正好与我看此画之意重合,仿佛正与我遥相联手,并肩走去了那个“一身凡尘飘落,几瓣落红惊起”之地,追前悼古,凝神如入古境,“忽见东坡神采奕奕,泛舟赤壁之下,挥洒沧海之矶”,“怦然心动,上前拜谒,怎知驻足塑像之前,幡然大笑不已”。此段有如画外之音,提示了纵是名士曾经扬过多少辞海风波,此刻也只可生于旧字,活于硬石,旧魂灵昭昭遥遥,早已不知归处。敬仰可存,扼腕无用。徒然听尽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赋》)。这一节墨客之程结束于天地两分开,人心一苍茫。而另一处,三国之旗还飘摇于半空,三分三下之志之谋之王之寇还在往复于尘埃中的交涉、厮杀。是上屋抽梯还是西出阳关走为上计?万千回合的攻城掠池,消弥于一本诸多解义的《三国志》。主上不在,军师不在,小乔不敌此地桃花红。竹简换了纸张,天下早已是如今渔樵之话。作家走赤壁,思忖良多——“河东河西;亦如千帆远逝,斗转星移。思辉煌过往,慕风流当年,莫非文史,与谁可忆?”这一问,自当重锤击打厚绵,高举起,轻落下,正如向远山长唤,只得雨风,未抱人声。难为铺垫了二问一答——“周郎安在?故垒何边?不禁潸然垂泪。”足见了古今英雄同一襟的惺惺之情,也足见了作家自我解缚,又提前镶嵌了“纵然兴衰景依旧,是否沉浮美不疑。”在文中,喻为滔滔淘淘,总有余下几滴沧浪,闪青玉之色,来佐伴寻之不遇,念之涕零的忧戚。
  满满当当,空空荡荡,是为游古地之得。
  古地安静,权以精神之伫立,付出给养,对路过的懂得之人,我想也必有横琴待鹤之意。
  三为此文有思。为何弹丸之地,永值念怀?又何谓风水宝地,成就英雄青册,镌刻了名流名人的千古奇文?究其根源,也不过世道不分清浊,庙堂多有谋略之阴险,国土尽是疮痍满目,方使好文章散落江湖,好侠客魂断他乡。祸战与不公催逼了各条贬损流沛之路,顺其路泛生浪迹者,如何不仰天长啸面壁击胸,恨志高而途短,山川阻隔,不能一逞雄图大略,唯窝于偏远之地,执笔书题,一腔血性报复,沦于感喟之中。文人也好,武将也罢,若无安定家园,
  公平朝野,必将明珠暗投,郁闷终生。作家在做此赋时并没有完全沉降于古事古人,最终归结于反思政道,赞扬现世昌明,治理有方,国泰民安——“当今政要一心为民,夙兴夜寐。赤壁遗爱,让古州增色;城东新区,让斯城生曦。鄂黄飞架,雪龙腾跃,黄冈武汉同城;一区三带,双强双兴,文化旅游一体。”此段添加无疑是提升了主旨,为本赋拔高了主流品位,
  漫扫年叹息阴霾,留了一方晴空暖阳在终途。
  亦悲亦喜,亦败亦成,亦落亦升,亦冷亦暖,方方面面,凝结其中,读之品之,回味无穷。另使人敬重的是,作家所得之果,都是秉灵魂游历之苦之辛,结珠于掌上的,便是古今融贯,一笔江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15:40:49 | 查看全部
同意霜扣儿老师的文章评论。
吴老师《新赤壁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现在能够写赋的人不多了,能写好赋的人更少。用小伙伴们的话说就是老学究。
希望吴老师能够动员霜扣儿老师登录《原创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16:02:17 | 查看全部
附旧作一篇,请吴老师指正。

                                                                           新月湖赋

(时逢国昌盛世,古琴台显山露水,投巨资已现成效。不日,立知音桥头,望月湖风景,忆昔日风光,叹今胜境也。故作“游新月湖赋”以表其心。)

         江汉合流处,三镇崛起时。襄河之阴,梅山之下,东比邻龟峰之雄,西接壤赫山之秀。吞一江之波涛,挟两桥之雄伟。湖以弯月名,台闻琴韵幽。抚桥踏径走知音故里,衔山含水伴车水马龙。伯牙抚琴子期闻,江汉朝宗龙王庙。琴台歌舞长舒袖,梅山野蒿仍峥嵘。楼映水面轻轻浪,树插山坡层层郁。水上大舞台,坦荡楚风汉韵;厅堂世纪风 ,唱响古今中外。长堤柳翠,闻荷塘 蛙鼓;知音岛香,看花丛蝶舞。登琴台依栏眺望,两山俊秀,一湖碧波尽收眼底;观剧院低吟沉思,国盛民昌,艺术殿堂一门大开。
        岁月流逝,光阴似箭。昔日之月湖蒿草丛深,污水横流;湖畔民居简陋,阡陌拥堵;大街凸凹,小巷窄挤。既无商贾之气,更难繁华之容,大都市之中心,竟也如此邋遢。东西菜园,油脂日化,只剩得民风日落,空气嘲杂。大好江河,混沌华夏。古琴台琴音不再,月湖水清漾弗存。百姓叹曰:何时还我山水清?
         公元两千年初,民心所定,政府决策于绿色之天下。拆民居,绘蓝图,一锤定音,宏图再现天下。大剧院挟江湖耸立江湖间;古琴台伴垂柳绿映垂柳中。显山露水,大气磅礴;综合治理,一气呵成。去污浊而复绿水,移民居而写新章。植树木而染青,建桥廊而瞄红。龟峰脚下只见绿色一片;汉江之畔又闻古琴几声。
        如今月湖行,岂不百感交集而叹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20:06:03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吴远道)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20:48:0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1956whsg于2014-12-16 16:02发表的  :
附旧作一篇,请吴老师指正。

                                                                           新月湖赋

(时逢国昌盛世,古琴台显山露水,投巨资已现成效。不日,立知音桥头,望月湖风景,忆昔日风光,叹今胜境也。故作“游新月湖赋”以表其心。)
.......
吴老师可以单独发帖与老师交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6 20:48:42 | 查看全部

Re:回 楼主(吴远道) 的帖子

引用第3楼屿年于2014-12-16 20:06发表的 回 楼主(吴远道) 的帖子 :
  
欢迎老师继续支持原创天地!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7:18:36 | 查看全部

回 1楼(1956whsg) 的帖子

谢谢抬举!关于霜扣儿,你可直接进入她博客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7:19:54 | 查看全部

回 2楼(1956whsg) 的帖子

文辞华美,脉络清晰,倘若意境提升,或许更好。拙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7:20:48 | 查看全部

回 3楼(屿年) 的帖子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7:21:51 | 查看全部

回 4楼(纤手香凝) 的帖子

好的。定向他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