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3|回复: 0

冬季润燥降火试试食疗+按摩

发表于 2014-12-16 16:57: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冬季干燥很容易使人上火。中医认为,上火的分类有很多种,如心火、肝火、肺火、胃火等,分类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绍几招食疗+按摩的润燥去火方法,针对不同种类效果显著。
  
        心火
        主要表现:口舌糜烂、生疮,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舌尖红等;儿童常见多动、烦、急及睡眠不安等。   
        食谱:赤小豆粥
        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
        降火穴:少府穴  
        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即是少府穴。该穴穴名意指心经气血在此聚集,对泻心经热有很好的效果。每天坚持按摩此穴3-5分钟,有助清心除烦,对手脚总爱发热,莫名恐惧、焦虑、恼怒及眼睛红赤等症亦有疗效。
        预防:保持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多食果蔬,多饮水,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
  
        肝火
        主要表现:急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目赤耳鸣。肝的性情最急躁,肝气会随肝火上升,所以易出现急躁易怒等情况。
        食谱:菊花茶
        选菊花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
        降火穴:行间穴
        行间穴在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肝火郁结之人,其气结于脏腑,阻塞气血,表现为爱生闷气,情绪波动大。此时,多按行间,是情绪解压的一个阀门。同时,可以顺便按摩与行间穴紧邻的太冲穴,清火效果更佳。
        预防: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身体劳累,就会使人情绪不稳而易怒,所以生活中要勿多怒,勿过劳。
  
        胃火
        主要表现:胃脘灼痛,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儿童表现为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多因过食辛辣之品,致胃热偏盛,或与情志郁火相关。
        食谱:藕汁蜜糖露
        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调匀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
        降火穴:内庭穴
        内庭穴在第2足趾和第3足趾间缝隙交叉处。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用治热证。如有口臭、便秘、咽喉牙龈肿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可多按内庭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预防:平时应少食辛辣、过热之品,多饮水,适当运动,少吃肥甘厚味,多食蔬菜瓜果。
  
        肺火
        主要表现:发烧,咽喉肿痛,咳吐黄痰,口干而渴,渴喜冷饮等;儿童肺热较为多见,如易感冒、经常咳嗽等;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化热,亦可出现口干、咳嗽等肺热症状。
        食谱:川贝炖梨水
        选梨数个切块,加水500毫升,川贝酌量,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饮汁食梨,有润肺止咳之功。
        降火穴:鱼际穴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是鱼际穴。按摩该穴对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颇有效果,还可预防感冒,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按摩时可以双手合掌,对搓两手大鱼际,以发热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动,另一手对其搓动。
        预防:在多风干燥季节,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忌食橘子(生热),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寒邪侵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