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0|回复: 0

[文学资讯] 《变形计》同名书将亮相引发青少年教育大思考

发表于 2014-12-17 07:26: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内首档草根生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迎来了同名图书。2015年1月,湖南卫视官方唯一授权版本《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内第一本让家长走进孩子内心的书,还未上市就受到广泛关注,销售火爆,并被视为家教方面的必读书目。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毕淑敏也向读者诚意推荐这本新书。

  连播十季,节目魅力长盛不衰

  2014年,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拍到了第十季。作为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演绎的是城市少年与农村孩子的变形之旅,它采取结构性纪录片的模式,在2007年出世之日就被打上了“新生态纪录片”的标签。

  七年来,节目魅力长盛不衰,始终拥有着大量忠实观众和粉丝。导演梁书源认为节目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关注,“台前的主人公用人生中的精彩片段,真实而热烈地经历着,幕后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地成全一段段幡然醒悟,或浪子回头,或变形感恩。”

  强强联合,用文字解读成长之痛

  2015年伊始,由湖南卫视出品的官方授权图文书《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媒体人巩高峰改编了5对最发人深省的互换故事,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细节,加之精彩点评,复现了主人公们互换过程中的艰难与收获,书写了他们在变形中成功蜕变的历程。

  巩高峰还回访了互换少年中的城市主人公易虎臣、周云峰、施宁杰及龚韦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里,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以及善良与可爱——他们不再是之前那个坏孩子了。”这几位孩子的照片以及成长感言则被制作成彩插附在书中。

  巩高峰说,《变形计》的每个主人公都是成长路上的标本,“成长,总是会有点痛,好在是阵痛。”

  预售火爆,被家长视为必读书目

  古有“易子而教”,通过互换来体验别人生活的方式深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的认可,他表示这是中国青少年教育中一次非常好的尝试。但毕竟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改变生存环境,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毕淑敏诚意推荐了《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这本书,她认为此书是家长们走入孩子内心的一种方式,“一定会在儿童心理和人格成长方面,得到有益的碰撞和启示。”

  《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还未上市,即被很多家长视为必读书目,很多学校通过团购的方式订单购买。自从近日在当当、京东、亚马逊预售陆续开通预售渠道以来,引发了热销效应,预订之火爆,势头之健旺,超出出版社的预料之外。此外,据介绍,中信出版社与湖南卫视推出了“把爱传递”的计划,读者每购买一本此书,出版社即会往“芒果V基金”捐出一块钱,让读者在读书的同时还能做公益,帮助更多的山村孩子。

  收获教益,引发青少年教育大思考

  《变形计》并不仅仅是一个娱乐节目,而且是一个现实感极强的节目。它所反映的内容让诸多家长收获教益,也一度掀起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思考。是什么令一度让老师和父母伤心绝望的“坏小孩”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懂得了责任、宽容和感恩?他们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是改造问题少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此番将城市少年与农村少年成长蜕变的历程更为直观地呈现在纸面上,伴随着《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中的每一个变形故事,无论是孩子和成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变形”。

  正如原节目制作人李鸿荔所说,这档节目的创意来源是对中国近年来社会阶层分化的惊奇感受。《变形计》同样令不少观众联想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社会贫富分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心理学认为,“体验”是人们达到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节目《变形计》即秉承“换位思考”的理念,且推至极致。节目中,主人公就是在互换中体验不同的人生,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正因如此,这档节目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从互换现象背后,学者刘擎读出了人的隔膜与渴望了解,在他看来,正是为了打破不理解和隔膜的社会心理,使得《变形计》蹿红,这也是该节目意义之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