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是一名普通的模具铣工,工作19年来,他凭着勤学苦练,进取创新的精神,扎根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从事公司的模具维修工作。
从事铣工19载,他从一名铣工学徒工迅速成长为公司“铣工首席技师”,是该公司为数不多能自动编程,从事“高、精、尖” 铣工数控技术的紧缺人才。他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实力,多次代表铸造分公司参加铣工技能竞赛,并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2013年,获得东风股份“寻找技能达人”数控铣工竞赛第三名;获得东风有限员工技能竞赛数控铣工优胜奖……
入党7年来,他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守岗位,扎根生产服务第一线,用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在岗位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的爱岗情怀,他被铸造分公司评为“党员先锋岗”。
他就是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以下简称铸造分公司)机模党支部优秀党员、模具铣工叶前进。
主题实践降成本 在党支部书记李红军眼里,党员叶前进是党支部所有党员中最活跃的一位,党支部组织的“三项载体一个竞赛”活动,他都积极主动地参加。如在“最佳党日”活动现场,叶前进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在他的思想中,他认为:党员就要像个党员的样,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应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在党员承诺活动中,叶前进每年向群众公示的党员承诺项目,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量化并和自己工作息息相关、“实打实”的内容。
在党支部组织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中,党员叶前进每年都有重大课题项目上报,并结合岗位加以改善实施。2014年,由他立项的《数控刀具的替代和变废利用》主题实践改善课题,通过推进实施后,在降低分公司加工刀辅具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模具维修加工中,刀具的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占整个加工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以前,为提高加工精度,厂里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进口数控刀具,一把D20以上的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
机模车间以铸造毛胚加工为主,表面粘沙现象很普遍,刀具的磨损十分严重,刀具的使用成本很高,叶前进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集合生产实践,提出在粗加工中用国产合金刀具代替进口数控刀具的主题实践项目,并在加工中使用合理的加工参数,现在已经得到全面应用并推广。
叶前进算了一笔帐:一把国产合金刀具的成本在200元左右,在不影响模具加工性能的前提下,这种“刀具替代法”一把刀具就能降低模具加工成本1800元,一台数控设备一年按照5把刀具消耗计算,四台数控设备一年就为企业节约道具费用4万多元。
数控加工刀具很多是球形刀具,在球面磨损后基本都报废了,叶前进把这些报废刀具通过改进,磨掉球头,改成立式铣刀和各式成形刀具,变废为宝,不但节约的生产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一年经过他的主题实践改善,光节约刀具费用这一项就为公司节约2万余。
学起来的一股“钻劲” 1995年高中毕业后又参加了两年技工学校专业学习的叶前进,带着对新工作的无限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来到了铸造分公司。
进厂后,叶前进被分配到模具车间从事铣工工作,为了很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转变,他暗下决心:扎根车间,苦练基本工。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尽快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技能,他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并不厌其烦的琢磨:模具怎么装卡加工最方便,刀具如何使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他不仅成功胜任工作岗位,并积极开动脑筋,自已制作了许多加工辅具,解决了许多难于加工的模具工件:
在模具浇道加工中,因为毛坯加工余量大,并且表面有粘沙,靠普通模具铣刀加工既费刀具,且效率极其低下。他想办法,采取变一变的思路,制作角度斜铁卡具,将工件装卡成所需斜度,由加工难度高的斜面加工变成易于加工的平面加工,并可由合金刀具取代专用模具刀具,在实际生产中方便了操作,成倍提高工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一直在平时的工序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铸造车间有一种常用备件---刮沙刀,其有一面棱角需要倒45度刀口,最初的生产加工方法是采用搬床头45度的方法,每次只能用普通棒刀加工一件,费时费力。看到这种现象,叶前进就仔细琢磨,制作了45度平口钳钳口替代以前的直钳口,每次可加工三件,并用合金刀盘加工,提高工作效率三倍以上。
日常的数控加工中,刀具的合理选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他利用自己多年来丰富的模具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积极的配合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好的解决了模具加工中的刀具选用等生产加工工艺难题,有的技术设计人员对设计工艺十分精通,但对生产的实际加工不是十分了解,叶前进同志凭自已过硬的加工水平,积极主动的提出十分重要的建议,经常帮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一专多能”有一股“创新劲” 由于工作需要,叶前进先后调整了几次工作岗位,他分别掌握了X52K铣床、外圆磨床、龙门铣和数控铣床等多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每一次的岗位变动,他不断的自我加压,及时进行自我角色转换,努力适应新的岗位需求,认真学习和总结,很快,就都顺利通过考核。
虽然先后多次被外派参加培训学习,参加UG/CAD/CAE的学习,掌握了数控操作的相关技能,并多次参加公司年度技能竞赛,取得了各项成绩,获得各项荣誉。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获得荣誉的同时,他并没有满足,而是更加刻苦。为了使自己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在理论上进一步充实自己,他报名参加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理论联系实际,他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由一名初级工成长为一名助理技师。
在分公司开发新产品轻型车刹车毂模具制造任务中,轻型车刹车毂模具制造任务的新品种就达十多项,新产品开发项目中,模具错箱问题十分难控制,一般需要三到四次调试才可以满足要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前通用办法是先钳工划线,铣工按照线加工,不能保证上下型板的位置度,造成错箱,后来改进上,下型板定位孔的加工工艺,全部改为数控铣床进行加工。
如此以来,数控铣床除日常的模具修理外还要抢时间完成新品开发任务,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给操作人员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两班生产,叶前进同志几乎整月都没有休息过。他利用数控设备定位精确的优点积极配合技术人员使上、下型板定位孔加工精准,模具一次加工成功,错边问题迎刃而解,仅此项为分公司节约调试费用十多万元。
另外,机模车间每年6D缸体、缸盖和ZD30缸体等涉及到数控加工的就达 100 余套,很大部分都是靠加班加点完成的,为分公司节约了大量的外委加工资金。如2013年一套排气管模具工业更改需要维修,报价10万元,在外面找到很多厂家都不愿意干,最后他带领徒弟牺牲整个高温假休息,加班加点的抢修完毕。
为了拓宽分公司的生产范围,在分公司决策铸造大马力L型发动机,以占领新的市场、拓宽新的产品领域。原有的砂箱全部面临淘汰,加工大的新砂箱的重任又落在了机模车间头上。
在整个加工工序中,比较关键的是定位精度最高的销孔;最初计划是在普通钻床用钻模板加工,用时需5天时间才能完成一套,这样的进度根本不能保障生产急需,且精度不能保证;他大胆对工艺进行改革,改用粗铣加铰刀加工的方法,彻底解决了精度超差问题,一天可以完成1.5套,极大提高了工效,保证了生产进度。
在生产任务重、需求急,车间人员少的情况下,做为多面手,叶前进同志经常被调整到各个岗位,在龙门铣、数控铣、X52K床子前,来回穿梭,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实干加巧干,他又利用自已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优势进行了许多技术小改善:制作砂箱专用的螺母、螺杆和垫铁,对砂箱加工工艺提出合理建议,简化加工工序,节约了大量工件装夹时间,在青年员工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起到了一个年青党员的带头作用。
工作起来有一股子“韧劲” 机模车间数控铣本来就十分繁忙,以前很多外围的模具修理和制造,都基本放到了厂内自己加工。叶前进同志勇挑重担,积极传、帮、带,交技术、搞革新,忙得不亦乐乎,带领四名徒弟,四台数控铣床白班夜班连轴转,年均完成模具工艺修改195项,加工大小成套模具22套,很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保证每月车间模具品种完成率达到100%。
例如以前的四B缸体外模结构需要手动组芯,效率低,质量很不稳定,技术部门积极调整工艺方案 ,使其可以到制芯中心上操作,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生产,完成两套模具的生产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益150%,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缸体的产品质量,同时粗略估计可以为分公司节约外围模具加工资金近20万元。
由于模具维修的工作性质,加班时间多且很频繁,时间也不能确定,经常是别人休息时,模具检修就越忙。
周六、周日,节假日基本很少休息,经常需要半夜加班的也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叶前进同志年均加班就达 60余天,工时累计完成达到2800多小时,按数控加工每小时80元计算,节约资金近4万元,他克服家住市区的实际困难,加班加点,随叫随到,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
铸造分公司建厂早,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数控铣工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有着丰富铣工经验的叶前进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做好年轻人技术方面的“传、帮、带”也就成为他日常工作之一。如今,在数控铣工岗位上,叶前进已经先后培养了四名徒弟。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耐心细致地教授数控编程等高难度技术,在他的言传身教中,四名徒弟现在都能够在岗位上独当一面,基本可以独立操作数控机床,使以前只有白班生产的数控班改成白班和夜班两班生产,充分满足和方便生产需要,前方不在为晚上生产有急件要加工找不到人的情况了,做好班长助手工作,他平时合理安排数控铣排班工作,为完成车间下达的生产任务做出了积极作用。
百舸竞流,激流勇进。虽然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党员叶前进却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践行着入党时庄严的承诺。
一名基层党员的爱岗与奉献 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机模党支部优秀党员、模具铣工叶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