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12月2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8:21 | 查看全部
1964年12月21日 我国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1964年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调整国民经 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他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强国”。
  全国人大批准了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并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副主席,朱德为人大常委员委员长,决定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8:32 | 查看全部
1952年12月21日 周恩来致电联合国抗议美军屠杀战俘

  1952年12月21日,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皮尔逊,严重抗议美国在蜂岩岛大批屠杀朝中方面战俘的罪行。电文指出:1952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操纵下根据印度提案刚刚通过了关于朝鲜问题的非法决议案之后,美国军队又在蜂岩岛战俘营中制造了打死朝中方面战俘人员87人,打伤120人的大屠杀案;被屠杀的战俘人数之多,达到了美方长期以来历次被迫承认的屠杀战俘数字的最高峰。这个事件,又一次充分证明了美国所谓“自愿遣返”或“不强迫遣返”原则的实际内容,就是用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来胁迫战俘表示“不愿遣返”,以便达到其强迫扣留战俘的目的。全中国人民对于美国军队暴行表示极端愤慨,中国政府对这种彻底摧毁人道原则、根本破坏日内瓦公约的罪恶行为,提出严重抗议,并要求联合国大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野蛮暴行,严惩对这次及过去历次血腥屠杀事件负有全部责任的美国官员。电文重申12月14日致联大主席皮尔逊复电的原则,即取消上述非法决议,立即恢复板门店停战谈判,并根据已达成协议的朝鲜停战协定草案,实行全面停战,然后再把战俘全部遣返问题交由苏联代表团所建议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委员会”去解决,以使战俘屠杀事件立即终止,朝鲜停战立即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8:41 | 查看全部
1945年12月21日 美国将军巴顿逝世

    1945年12月21日,“血胆老将”,美国脾气最坏的战斗英雄巴顿在海德堡的一所军队医院去世。乔治·巴顿上将12月9日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胸部伤口引起严重的充血,终年60岁。
    巴顿的坦克部队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率军进攻北非和西部前线。他的第7集团军仅用38天就攻克了西西里。但是他的直言坦率,使他降了两次级。他曾经鼓励小学生学习护理和军事技术以便为下次战争做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8:54 | 查看全部
1940年12月21日 美国“爵士时代桂冠诗人”费茨杰拉德逝世

1921年,费茨杰拉德和姗尔达在他母亲家中。
  在美国文学史上,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爵士时代”,有“爵士时代桂冠诗人”之称的斯格特·费茨杰拉德在1931年回顾这一时代时写道:“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嘲讽的时代,一个放纵的时代。”当然那个时代也是知识和才智的时代,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费茨杰拉德的小说,都在美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斯格特·费茨杰拉德,1896年生于美国的首都华盛顿。父亲爱德华·费茨杰拉德知书达礼,温文尔雅,深受南方老派规矩的约束,他甚至在中年时也仍是一个十分漂亮迷人的男人。母亲在父亲看来是一个“仅比漂亮差点儿而已”的女人。他们有过两个女儿,但都不到1岁便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后来生了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为纪念自己光荣的远祖,爱德华先生给儿子取名为弗朗西斯·斯格特·肯·费茨杰拉德。两个女儿的夭折使夫妇俩对儿子的健康特别关心和敏感,他们对费茨杰拉德百般关爱,哪怕只是一点点伤风感冒也不让他去上学。
  费茨杰拉德一家的生活是不稳定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的拮据。所以,费茨杰拉德的生日庆典似乎多少有点令人失望。最糟糕的是他7岁那年的生日,他穿了一身水手服,准备扮演主人的角色,但是一个客人也没来。
  费茨杰拉德争强好胜。8岁时,他把一个孩子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跑回家编了一套有头有尾的理由躲过了父母的责骂。
  1908年,费茨杰拉德合家搬回到圣保罗。这是全家最难熬的日子,因为父亲生意失败了。或许是受到此事影响,费茨杰拉德学习开始用功起来,成绩相当好,对体育、舞蹈、音乐都十分爱好。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成为一个“执著的作家”。不久他的第一篇作品《雷蒙抵押之谜》变成了铅字。故事刊登在 1909年10月的学校文学刊物《时时刻刻》上。
  1911年,15岁的费茨杰拉德去了纽曼——天主教会办的一所预备学校。除了学习功课,他还非常热爱体育,无论是学习还是竞技,他都出类拔萃。
  1913年,费茨杰拉德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大学里他从青年诗人约翰·皮尔·毕晓普那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诗。在诗人的影响下,他开始钟爱济慈的诗。
  显然是毕晓普让费茨杰拉德相信,普林斯顿的英语教授们都是庸才,他们分不清诗歌和糟糕的长短句之间有什么区别。费茨杰拉德把这种观点带到了课堂上,立刻与任课老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个气量特别狭小的老师非常气愤地指出费茨杰拉德成绩不行。费茨杰拉德立即站起来申辩道“先生,你不能给我不及格,我是一个作家。”学校没有因为他自诩为“一个作家”而容忍他太差的成绩,1916年1月,他被迫退学了。
  失败是屈辱的,同时他又遭受了一次失恋的打击。尽管他才艺出众,但是他的恋人感兴趣的不是质量而是数量,很快便将他抛弃了。
  1917年4月,刚复学不到半年的费茨杰拉德加入军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夏,费茨杰拉德的团队驻扎在亚拉巴马州的谢里登军营时,他在乡村俱乐部的舞会上认识了娜尔达·赛瑞,开始了不屈不挠的追求。但是他同时还缠着另外一个姑娘梅·斯坦纳。最终他选择了娜尔达。
  1920年4月,他们举行了婚礼。这时的费茨杰拉德已经是一个处在成功前夜的作家,对他来说处处都充满了光辉灿烂得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费茨杰拉德的作品《人间天堂》中显然有娜尔达的影子,小说人物罗沙琳德正是从娜尔达而来。他的作品、小说、诗歌、剧本、特写等连篇累牍地出现在《星期六晚邮报》、《大都市人》和《时髦人士》等刊物上。
  爱情和婚姻成为费茨杰拉德小说的焦点。在他婚后三、四年的几篇更为重要的小说中,婚姻成了寻常的主题。尽管他的婚姻是幸福的,但其文学作品中涉及这方面的主题都隐含了些许不幸。
  1921年10月26日,女儿弗朗西斯降生。此后,他的一大批作品出炉,包括著名的《飞行的火箭》、《头和肩》、《大家喜欢的姑娘》等等。他的私人帐簿也就不断地增加,他成了富人。
  费茨杰拉德从小就极度虚荣,在赢得大量金钱之后,豪华的生活除了满足他的虚荣之外,更多地却是给他带来了烦恼和空虚。日复一日的饮酒及随之而来的悔恨和狡猾而又难堪的辩解。对娜尔达的一往情深,对婚姻始终如一的执著,以及伴随而来的妒忌、怨恨和争吵……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毁灭,时间和才华的浪费。他曾经梦想成为一位第一流的作家,想象自己成为商业伟才,然而这一切都毁于“日复一日,永远是深夜3点钟”,“除参加一个个晚会外,无所事事”的生活。无休止的欢闹和过量的酒精使他染上了肺结核。1940年12月21日,他因心脏病突发而过早地结束了他44岁的灼灼年华,留下了只写了6章的极有可能成为另一部辉煌巨著的《最后一个巨头》,成为文坛憾事。不知是娜尔达浪费了他的才华,还是他浪费了娜尔达的才华,他们既是一对爱侣,又是一对“冤家”。娜尔达最终因精神崩溃被送进了疯人院,凄惨地死去。
费茨杰拉德夫妇与两岁的女儿斯各蒂。小斯各蒂好奇地看着前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9:21 | 查看全部
1937年12月21日 美国著名电影演员简·方达诞辰

1973年1月,简与汤姆·海顿结婚。
  1937年12月21日,在纽约市的妇产医院里,简·方达来到了人间。简·方达有着典型的方达家族血统,和其父亲亨利·方达一样腼腆而缺乏自信心,尤其在童年,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的生母弗兰西丝·西摩·布罗考,是一个信心十足、有自制力、大胆主动的美丽女子。她曾是个寡妇,后来却成了亨利·方达的五位妻子中的第二位。她是个平易近人、在男女问题上却少有的大胆的女人。可惜简·方达没有继承这些优点,倒在很大程度上步了父亲的后尘。
  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当豪华、舒适。简的父母共同度过了7年美满时光,而且其父亨利的事业也是成功的。简起初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孩童时期,简就长得十分健壮,举止也很漂亮。她看上去总是兴高采烈,喜欢热闹和从事一些快活的事情。但是,她却认为自己又胖又丑,有一种难以消除的自惭形秽的感觉。受这种感觉的影响,她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并日益形成了一种独来独往的习惯。简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尤其是在3年后简的弟弟彼得出世后。彼得立刻成了母亲的宠儿,母亲对他娇宠过份,大大地刺激了敏感的简,所以她很早就向父亲寻求她极为需要的安慰和抚爱。在对待男人的态度上,她总是拿他们与亨利比较,这不但影响了她同他们之间的交往,甚至影响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以至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心里头疙疙瘩瘩的,不能像以往那样亲密地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方达一家又团圆了,表面看来似乎恢复了和谐,其实这个家庭的主人之间正酝酿着一场危机。她的父亲亨利对她母亲说他要离婚,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年轻姑娘苏姗·布兰查德,结婚13年来他一直不幸福。弗兰西丝这时已步入中年,她感到很失望。这是1949年的事,那一年简和彼得觉得糟糕透了,圣诞节也过得非常不愉快。父亲后来一直没有回过家,家里只剩下痛苦和绝望的母亲,茫然不知所措。全家笼罩在凄凉的阴影之中,没有一丝生气。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弗兰西丝用刀片割断了自己的喉管,死在疗养院卧室的浴池里。母亲自杀这一残酷的事实,造成了简终生最可怕、最痛苦的创伤。
  简在父亲第三次结婚后上了瓦莎学院。也许是受了父亲生活的影响,她在男女问题大大地觉醒了。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时间是和附近的男生约会、偷情。她不停地更换约会对象,从来没有认真过一次。
  有一段时期,人们认为她似乎在爱情问题上动真格的了。简认识了亚历山大·怀特洛,他28岁,阅历很广,远看颇像亨利·方达。简对他有说不清的好感。他们频繁地约会,几乎每晚都有,甚至干脆同居。亚历山大认为自己已爱上了简,别人都这么看,可是有一天晚上,简在半夜里说起梦话来,吓了他一大跳。她疯狂地抱着他反复大叫“爸爸!爸爸!”亚历山大听得目瞪口呆。她和情人同床共视,心里想的却是父亲,这搁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心烦意乱、大惊失色的。后来简就突然中断了和他的交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简出落得越来越美丽,不少人劝说她从事表演艺术,这似乎打动了简的心。于是她投身到李·斯特拉斯堡的演员讲习所,接受系统的训练。演员讲习所的创办人李·斯特拉斯堡独具慧眼,认为她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并直接对她说她有巨大的才能,这无疑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她终于冷静下来,确立了事业上明确的方向。
  简事业上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导演瓦迪姆的栽培。简与他合作拍片时,瓦迪姆正与17岁的法国影星卡特琳·德纳芙同居。但是两个人在感情上还是迅速靠拢。简在巴黎租了一处极宽大的公寓,他们同居了,而且一住就是6年多,他们于1965年8月才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婚礼。婚后没多久,简就开始对瓦迪姆动摇起来,但她30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怀上了瓦迪姆的孩子。她那个时候已开始投身于政治活动之中,积极参与反战活动和鼓吹妇女解放。因为瓦迪姆并不热衷于这些活动,所以他们开始心平气和地商谈离婚的事情,
  简·方达的第二次婚礼是1973年l月举行的,她嫁给了汤姆·海顿。虽然他的个性并不具备一种超人的勉力,但他头上有一层神秘的光环。简立即为他这种特征所吸引,并愿意依靠他的神秘力量。他们在1972年下半年就开始同居了。
  他们是那样的繁忙,以至结婚第三天就奔赴波士顿参加群众集会。他们虽受到官方的监视,但他们有更多的朋友,夫妇俩不停地在各城市之间巡回演讲。不过,她开始对政府持温和的态度,演讲的主题仅仅是围绕经济民主。同时,她把积蓄的财富投入她所相信的事业中,比如简·方达健美馆、汽车修理店等等。她的健美馆十分成功,在世界各地拥有不少的崇拜者。她的健身术也广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80年代初,简通过自己的公司——印度支那和平运动影片公司买下了《金色池塘》的拍摄权,与父亲合演了《金色池塘》。该片使亨利获得奥斯卡奖,也使父女之间达成了谅解。
  简和汤姆曾被人们称为“打不散的鸳鸯”,可是没想到结婚7年后,也就是在西方人所说的“七年之痒”的时候,这个婚姻走到了尽头。
  简现在的丈夫是美国传媒大事泰德·特纳。特纳比简小一岁,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进入90年代以来,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纳颇具经营策略,使自己的有线电视网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堪与美国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比肩的大公司。90年代初,特纳曾被《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简和特纳结婚后似乎非常幸福,尽管新闻媒体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但没有迹象表明他们的婚姻有什么问题。但愿简和泰德这次真成为“打不散的鸳鸯”。
简·方达拍片过程中从德纳芙手中夺取了大导演瓦迪姆
1967年,简与瓦迪姆结婚,次年生下女儿瓦尼莎。
简与汤姆、女儿瓦尼莎和儿子特罗伊
简与海顿一起参加政治活动,被人称为“打不散的鸳鸯”,但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简与现任丈夫泰德·特纳相亲相爱
健美皇后简·方达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9:32 | 查看全部
1928年12月21日 天津劝业场开业

    1928年12月21日,天津梨栈大街人群熙攘,楼高7层、场地宽阔的劝业场开幕,轰动了整个津门。法国领事到场祝贺,英国驻军军乐队也吹吹打打前来助兴。劝业场内,“劝吾胞与,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4言联句高悬,各取其第一字,刚好组成“劝业商潮。
    天津劝业场,全称天津劝业商场,位于法租界21号路,即梨栈大街。中德合办的井陉煤矿的买办高星桥在梨栈大街以银10. 4万两,从英商先农公司手里购得一块5亩2分的地皮,仿照上海大世界的规模,建造这座7层楼的津门最大的娱乐商场。劝业场主要股东除高星桥外,尚有清庆亲王载振、日本正金银行买办魏信臣、天津钱业公会会长叶兰舫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9:42 | 查看全部
1920年12月21日 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哈桑逝世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桑(1864~1920),索马里诗人。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他足迹遍布东非、西亚,一生为索马里人民纯洁的伊斯兰教信念同殖民主义者及基督教教会进行斗争,1901年起领导人民进行抗英斗争,直至病死。他的诗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祖国的沙漠和干旱的平原,以炽烈的宗教和爱国主义热情唤起同胞们对殖民主义者的痛恨,赢得老百姓的喜爱。他偶尔也用阿拉伯语写作,但这些诗远不如他用索马里语写的诗篇那样广泛流传。代表作有嘲笑英国殖民军骆驼保安队陷入爱国战士的重围自取灭亡的叙事诗《理查德·考菲尔德的阵亡》,以及《诗人的爱马》、《赛义德的回答》、《地狱之路》、《正义之路》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29:57 | 查看全部
1917年12月21日 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诞辰

幼年的海因里希眼睛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神情
  作为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超写作技巧的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拓展了世界对时代的视野,对复苏现代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
  1972年,瑞典文学院授予海因里希·伯尔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和很多现代作家不同,他十分满足于运用传统的小说形式并使之适合自己的目的。人们总是惊异于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灵敏技巧和对时代的广阔视野。《女士众生相》作为伯尔“最为壮观、最富于想象力的作品”,以批判而富于建设性的目光赞美了自己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伯尔之所以如此的出色,是因为他那不平凡而又略带悲剧性的经历。
  1917年12月21日,海因里希·伯尔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城市科隆。这一年正处一战期间,德国面临着战争造成的最大贫困与饥荒。
  伯尔的父亲维克多是一个木匠,母亲是维克多的第二任妻子,维克多第一任妻子因病去世后给他留下了3个女儿。维克多从小就有一种反普鲁士的情绪,深刻地影响着伯尔。
  在伯尔童年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不是 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共和国的成立,而是一战战败归来的军队。他写道:“归家的队伍是一队队灰色的、整齐的、绝望的行列,我在母亲的怀里向大街上望去,那里有无尽的队伍从莱茵桥上齐步走去。”伯尔童年的第二个记忆便是父亲工厂的各种气味:木香、胶水、虫胶和染剂等。日尔曼街名的音节成了他童年的第三个记忆。
  1928年,伯尔11岁时,父亲维克多雇用了一个刚从监牢里出来的杀人犯。好奇的孩子们总是在吃饭或晚上坐在一块休息时问父亲:“你的杀人犯怎么样?他又杀了什么人了?”维克多对此很不高兴。一次他对孩子们说:“是的,他曾经是个杀人犯。但是如果再叫他凶手的话那太不公平了,因为他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他已重新做人,开始了新生活,我不能让他感觉到你们拿他开玩笑。如今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你们再不能取笑他了。”这是一种宽宏的包容心理。后来被誉为“科隆好人”的作家伯尔正是用这种心境写出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优秀文学作品。
  1947年3月,伯尔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在多年前》发表,得稿费80马克。
  1949年,尚未成名的伯尔参加了颇有名望的“四七社”的作家年会。在历时几天的年会上,成名作家和无名作家都得朗读自己的作品,接受毫不留情的评论。伯尔落落大方的风度和高超的叙事能力迅速赢得了同仁和新闻界的尊重。
  1951年,伯尔宣读的作品获得社内设置的最佳作品奖。从此,伯尔的作品数量急剧增加,也频频获奖。
  197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顶峰。
  但是,因为伯尔几乎所有作品中的自由倾向及其对教会和国家时常尖锐的批评,他的文学创作总是引起争议。在70年代初巴德尔·迈因霍夫恐怖活动期间,伯尔坚决反对政府的镇压措施,情况就更是如此。他参加了辩论,同保守的斯普林格出版公司针锋相对。
  1985年7月,伯尔因旧病复发在艾费尔山区的朗根布依希住宅中去世。7月19日,伯尔葬礼那天,无数民众前往参加,还有很多政治家,其中包括联邦总统魏茨泽克。魏茨泽克在给伯尔妻子安妮玛丽的哀悼与慰问信中写道:“海因里希·伯尔走了,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我们伟大的德国文学。他是崇尚和支持自由的,常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他又是爱好争论的,由此激起人们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他的敬爱。我们将怀念他勇敢、热诚、清醒和总是敦促的声音。”一些外国报纸更是评论道“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海因里希三兄弟
海因里希与家人在爱尔兰
海因里希和妻子安尼玛丽在美军基地
海因里希和波特拉·克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30:10 | 查看全部
1879年12月21日 斯大林出生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年是12月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
    1894年入正教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当选为该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委员会委员,先后在梯弗里斯、南高加索和彼得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12月,领导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1905年12月在全俄布尔什维克第1次会议上与列宁第一次见面。1912年1月,在党的第6次代表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并受党的委托,领导党中央俄罗斯局的工作。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1912年底至 1913年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从1901年3月到1917年2月,斯大林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 5次从流放地逃出。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大林回到彼得格勒,领导《真理报》的工作,并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在8月召开的党的6大上作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
    10月,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后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19—1922)等职。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战线、西方战线、西南战线军事委员等职,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贡献,荣获红旗勋章。1922年4月,在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他批判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党内反对派集团,并将他们开除出领导机关。1936年作关于苏联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1941年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自1946年起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卫国战争开始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战后领导苏联人民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0—1952年,先后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3年3月5日病逝。斯大林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犯有若干严重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30:25 | 查看全部
1375年12月21日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薄迦丘逝世

薄伽丘的作品《菲娅美达的哀歌》中的两帧插图
  1348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流行着一种恶性瘟疫——黑死病,为了逃避瘟疫,3名男青年和7名女青年在圣丽娅·诺维拉教堂相遇,他们结伴逃到乡村的一所别墅避难。在这里,他们除了玩赏风景,欢宴歌舞,为了消磨时间,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就是世界文学名著《十日谈》的全部内容。它的作者叫薄迦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
  薄迦丘是一个佛罗伦萨的商人和法国女人的私生子,1313年生于巴黎,从小失去母亲。父亲续娶后,他被接回佛罗伦萨,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家庭中度过了童年。他自幼立志作诗,被小伙伴们称呼为“诗人”。1328年,父亲强送他去学经商,6年时间他白白浪费了。后来,父亲又把他送到那不勒斯学法律,但他对宗教法和对经商一样毫无兴趣。他说:“我又白费了6年左右的光阴。我讨厌极了这功课。先生的教导,父亲的命令,乃至朋友们的规劝,都不能使我安心向学,因为我好诗是克制不了的。”
  尽管如此,那不勒斯这段生活,毕竟对薄迦丘留下深刻的影响。当时,那不勒斯宫廷比较开明,在国王周围聚集着一批著名的学者,薄迦丘有机会进入宫廷,接触到宫廷和贵族骑士的生活,接触到人文主义者,读到很多古罗马的文学著作,扩大了文化方面的见识。在这里,他还爱上了那不勒斯王的私生女儿玛丽亚。这一段浪漫生活,在他的创作中留下痕迹。他为玛丽亚写的诗文中,将玛丽亚化名为“菲亚美达”。
  薄迦丘一生著作很多,著名的有:《亚洛柯洛》、《苔塞伊达》、《爱情的幻影》、《菲亚美达》、《但丁传》等。影响最大的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通过那100个故事,嘲笑了教会的腐败无能,僧侣的奸诈虚伪,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爱情,倡导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其缺陷是往往过分地渲染性欲和庸俗的趣味,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它不失为一部名著,对西欧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
  薄迦丘1375年12月21日病逝。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
薄伽丘的作品《十日谈》中译本封面
此图是根据《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绘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