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盼新年
      星期六晚上,我按惯例给父母打了电话,问候中听母亲说今年大年三十是在2015年2月18日。可以想象母亲又在掰着指头倒计时了,她在盼过年,盼儿女们回家,盼团聚时的那份温馨。其实,我何尝不是?
    小时候盼新年,盼的是一份热闹。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八那天,大队委员们就会敲锣打鼓,挑着礼品,给军人家属们拜年,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跟前跟后看热闹,一个个跑得汗流。到了大年三十,更是开心。快中午的时候,一家挨一家的放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每次炸完鞭炮,我们兄妹几个就赶紧去找找看有没有没被炸开的,如果有,就抢着捡起来跟宝贝似的包起来,等到没人的时候,拿出来用火柴一点,“啪啪”的声音听得就让人高兴。初一一大早,我们兄妹几个就穿着新衣给外公、父母拜年,然后接过为数不多的压岁钱,小心小心翼翼地把钱放在衣服的内口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接着挨家挨户拜新年,亲戚、邻居会给我们抓一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糖果、南瓜子、花生等零食。那个时候,只怪自己的口袋太小了……
    上班后盼新年,盼的是一份感恩。记得才上班那会儿,每月工资就60多元。尽管很少,每月还节衣缩食,尽量能省下一点儿。到了快过年放假的时候,摸出压在箱底里仅有的几十元钱,开始算计着怎样用这点儿钱买礼物回家,而且希望家里每个人都有一份。最后,我花几元钱给外公带回两双军用布鞋,花不到10元给父母各带回一条围巾,给在上大学的哥哥和上初中的妹妹各带回一件不算贵的衣服。当我提着大包小包回家,把买来的礼物一一分给大家时,外公、父母虽然一个劲地怪我乱花钱,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结婚后盼新年,盼的是一份母爱。结婚后,自己就承担着多重角色——女儿、妻子和母亲。每天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辅导孩子学习;看望多病的公公婆婆;等待爱人安全到家,然后端上热乎乎的饭菜……就这样日复一日,忙忙碌碌。有妈在,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每年过年回家,妈妈总会拉着我的手,慈爱地看着我的脸庞,看是胖了还是瘦了。如果胖了,母亲就高兴,瘦了,母亲就以为我过得不怎么样,就会问来问去。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总说家里没暖气,会很冷,使劲给我和妹妹身上压上厚厚的被子。半夜里,腿脚不方便的妈妈还几次慢慢摸进来看我们被子盖好没有,扯扯被脚,拉拉被头。每当那时,幸福的泪水就会打湿枕巾……
     而如今盼新年,盼的是一份安宁。如今孩子上大学了,我终于理解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含义了。每天思念、牵挂着远方的孩子,不停在QQ上问寒问暖。他的一丁点儿不舒服都会牵动着我的心,他的芝麻大的小事都让我牵挂。这种牵挂让我更加挂念身处异地年迈的父母。每周我都会打一个电话问问他们身体好不好?心情怎么样?其实,电话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拉拉家常,聊聊天,可是每次电话没响两声,就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我想父母随时都在等着子女的电话。 盼新年,因为过年会有更多地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我要好好珍惜孩子在我身边的时候;盼过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帮他们刷刷盘子、洗洗碗,看着他们乐呵呵的忙前忙后。妈妈说:孩子在身边,多了一份安宁,少了一天牵挂。我,有同感。
     春节年年有,春节年年盼,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期盼会发生变化,但,盼新年的劲头,我,永没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