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7|回复: 0

社会组织党建催生文化惠民效应探析

发表于 2014-12-21 17:10: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化软实力能形成凝神聚气的最大磁场。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推进文化强县为契机,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在文化领域抓培育壮大、抓组织建设、抓阵地建设、抓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党员群众共享文化繁荣成果,催生了文化惠民效应,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探索的经验

一、因势利导,着力在文化领域抓培育壮大

一是调研走访摸清实情。由县社会组织党工委牵头,民政、文体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开展调研走访,摸清其总量、人员构成、党员数量、活动开展以及存在问题等情况,从登记注册、资金管理、发展规划、日常活动等加强引导。目前,全县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59个,党员899人,已建党组织49个,占83.1%。二是整合社会力量投入。近三年来,整合社会力量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碧玉文化广场、清河园、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进行新建或改造,覆盖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惠民体系基本建成,提升了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壮大文化发展队伍。依托县夕阳红文艺队、老年大学文艺队、周末广场文艺队和作家协会、健身协会、骑游协会等队伍的知名度,不断吸纳新成员,文化队伍日渐壮大,覆盖了文学、音乐、舞蹈、民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在文化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二、因地制宜,着力在文化领域抓组织建设

一是下派党员指导建。对党员不足3名的县残疾人体育协会、县烹饪协会,由主管部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指导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探索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强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的传播。二是党员足数单独建。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采取单独建的办法,及时建立党组织。近年来,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中老年人气排球协会先后成立党支部,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三是关联党员挂靠建。对于正式党员人数少的社会组织,把有关联的党员,采取挂靠职能部门组建的办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人口计生协会挂靠县人口计生局组建党组织后,创新开展的人口计生广场文化受到中、省、市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推动了健康人口计生文化的入心入脑。

三、广辟渠道,围绕党群需要抓阵地建设

一是多方支持建办公阵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形成“文化惠民”共识,对所辖社会组织党支部的办公阵地建设倾力相助,帮助20余个社会组织改善党建工作阵地,达到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个有”标准,夯实了组织基础。二是投入资金建文化阵地。积极实施“文化堡垒”工程,夯实文化发展基础,推进文化强县和文化惠民。截止到2014年11月底,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对县、乡、村文化阵地进行新建和维修,配备了健身器材、文化图书等,用先进的文化占领了基层阵地,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紧扣需求,围绕惠民效应抓文化活动

一是依托办节,打造文化名片。搭建党员群众参与平台,拓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外延。长宁县先后举办了龙灯节、龙舟节、梨花节、春笋节等节庆文艺活动,打造了一张张具有竹文化特色的文化名片。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参与创作、表演,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二是依托广场,传播红色文化。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党支部、县健身协会党支部利用广场优势,开展了以“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庆“七一”、奇石展、缅怀余泽鸿烈士等活动,宣传了长宁的红色历史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依托科技,切实助民增收。县科技老工作者协会党支部在古河镇红色村建立了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定期为基层老百姓开展竹荪、藏香猪、水稻“懒人稻”栽培和养殖技术的培训,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促进了增产增收,个别养殖户的产值达到千万元以上。

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普遍欠缺

一是启动时有,无后续来源。有的协会党支部在建立时,按照县委“一建五送”政策规定,上级党组织支持了一定的党建工作经费,但在以后开展工作时缺乏后续来源,就显“财政赤字”。二是目前尚未有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有的协会党支部缺乏专项党建工作经费,靠自收会员会费、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以及爱心人士的捐赠来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有的办公阵地尚处在整治完善阶段

其一,由于社会组织是民间组织或退休人员组成的社会团体,作为集体来说,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没有办公阵地的占41%,尚处在“待开发”阶段;其二,有的凭借工作关联,依托原部门的老办公楼或办公地点,有了开会议事的阵地,但缺乏资金保障,出现屋顶漏水、场地零乱、资料不规范等现象,亟待整治维修。

三、有的协会在建党工作方面存在畏难情绪

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协会会员,尤其是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协会会员认为,他们建立协会或者参加协会的目的是促进共同兴趣爱好的交流,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水平,是否加入党组织,是否建立党组织和参加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无所谓。如县摄影家协会认为加强党建工作对协会工作的发展没有多大促进作用,对党建工作瞻前顾后、疑虑多多,总认为务虚的多,建立党支部要整特别多的资料,参加不必要的这样会或者那样会,思想上有畏难情绪,缺乏建党的积极性。

四、组织建设滞后于新形势的需求

一是社会组织成员的年龄结构整体老化。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了我县文化建设的大发展,但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成员的年龄结构逐渐老化,会员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91.3%,45-55岁的仅占5.2%。老龄化占了大多数,不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别党支部软弱涣散。表现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方面,有的协会党支部存在重文体活动的开展,轻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其次,有的协会党支部支委成员存在年龄大、文化低现象,未开展什么活动,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削弱。

对策和建议

一、列入视野,加大党建经费投入

实现文化惠民的持续效应,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把文化强县内容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和工作视野,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经费的统筹上,落实社会组织党支部党员每年每个至少100元的活动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保证必要党建经费支出,把有限的经费切实用于党员的培养、教育和文化强县宣传等方面,吸引更多年轻会员的加入。

二、与时俱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一方面要坚持围绕“文化惠民”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党组织活动与新型社会组织活动的有机结合,在不断推进新型社会组织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围绕党员和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多彩党建,组织活动应当从单一刻板向综合出彩转变,从主题实践活动为主向文化惠民活动为主转变,从对党员的管理向引导党员发挥作用转变,力促党员成为文化惠民的中坚力量。

三、勤下基层,加强正确理念指导

一是加强思想上的引导。党建领导小组成员要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搞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调研指导,强化新社会组织负责人、骨干人员的教育,引导社会组织负责人正确认识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纠正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认识偏差,为抓实新社会组织建党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二是加强政治方向上的引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加强制度治党,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