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在翻看动物书籍时看到,动物们为了越过寒冷的冬天,将自己的呼吸频率调整到最低以减轻氧气的使用量;将自己的体温降到最低(有些动物甚至能够将体温降到-2.9℃),而不至于因寒冷而导致死亡,目的就是强迫自己用最少的活动量,最低的新陈代谢进入冬眠状态,以熬过寒冷的冬天,这也许是大自然在生物进化中优胜劣汰的结果。
目前,全球铝行业面临着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产品过剩、产业链短、产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导致了整个铝行业都处在微利或无利状态,生产举步维艰,企业的冬天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企业面前,面对这种状况,笔者忽然想到,与其不计成本地同一些微利企业拼搏竞争,倒不如学学动物们的自我保护术—进行一次充分地冬眠。
动物们的冬眠是被动的,它们是在等待有利于他们活动、生活的环境和时机出现,一旦这种条件出现,他们会在这一时期内完成繁衍、生长、储备的全过程,然后再去冬眠,周而复始,这是生存法则,是规律。企业的冬眠不同于动物们的冬眠,企业的“冬眠”应当是主动的,有意识的,由于当前的大环境和条件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采取主动“冬眠”,是为了更好地养精蓄锐,休养生息。我们的先人们很懂得战法,当战斗的形势不利于己方的时候,采取主动地战略转移,与敌方巧妙地周旋,以此达到保存自己,拖垮敌方的目的,这叫做“避其锋芒”、“以退为进”,毛泽东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进行坚苦卓绝的二万里长征,为的就是避蒋家王朝的精锐锋芒,寻找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有利环境,实现自我发展壮大的战略目的,这样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等同于“冬眠”。张瑞敏的“休克鱼”疗法也是一样。
正确看待国企“包袱”,由于国有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国企“包袱”是不可推卸的,那么,在单一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优势方面,国企就不能同民企相比。此时,国企就要找寻出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长处。其实,这样的长处不难得到,我们的科技研发能力、员工队伍的觉悟、资本的投入是任何一个民营企都无法比拟的,我们有大型国企所拥有的国家背景,有些看似包袱的资本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不但不是包袱而且还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就是国企的长处。那些希望国家出台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期望一夜之间打败民企的想法也无异于自欺其人,痴人做梦。
对于国企来说:企业的“冬眠”不能像动物一样消极等待,等待只能是死路一条!
企业的冬眠不是无所作为,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企业的冬眠是一件意义深远的战略调整。在冬眠期内,企业首先应当认真回顾或反思一下冬季来临之前的行为,因为在这之前,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企业前进的车轮飞快运转,快速发展的惯性思路来不及细细推敲,来不及考虑如何转身,一些不该有的决策在那个时期可能是不易被觉察和发现的,就像上证股指数高高站在6000点以上的时候,有多少人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而及时清仓,获利了结?许多人还在抱着8000点、一万点的梦想等待仓廪的充实一样,认识不到这一点,企业就不会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的冬季来临之后仍会重蹈覆辙,一错再错。
其次是加强管理行为的研究,在那火热的季节里,企业抓生产,搞扩张,做大做强不遗余力,没有太多的精力搞研究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强化基础管理如同守江山一样,需要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的研究势在必行,管理就是效益!管理跟不上导致企业走向衰亡的案例举不胜举,各级管理者理当引起高度重视。以往的管理问题由于企业的飞速发展和利润的不断增大而被忽略或掩盖了,一旦出现颓势,这些问题就会浮出水面。如果问题不大的话,那么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反之就进一步佐证了管理上的漏洞存在。认真梳理一下是很有必要的,查堵管理漏洞,纠正管理偏差,实现管理升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并不能指望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就有根本性好转。有效管理的实现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扎扎实实体现在行动上,良好的管理习惯不是几天就能够养成的,而不好的习惯仅有几次就可以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使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化为乌有。
再次就是利用冬眠期进行市场调研,开发市场,挖掘市场购买力;增长产业链条,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让产品的上下游市场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无疑是增加企业适应能力、生存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战略战术上讲,这叫做“迂回战术”,如果在一个产品上与较强的企业死啃硬拼,最终结果可能就是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不能希望在一个产品上打败对手,就要主动改变生产战略,在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撕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创造新的生机,这才是企业实行冬眠的真正目的。
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搞好,人才的流失是助长他们成长的推进剂,须知许多人才并不是他们自己花钱培养出来的,而是由于我们不注意保护而令他们成为自己的对手。那么,企业在冬眠期应当认真反思一下如何保有人才,防止人才继续外流,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人才为了生存会寻找更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和生存空间,人人都有趋利思想,这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这些为了改善生存条件而与企业相背的行为不应当受到指责。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唯有留住人才,怎样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和渡过难关的栋梁之才,就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工夫,不遗余力。
加强设备更新换代,实现企业的有效转身。民企的最大优势就是设备的最大化利用,最低限度地减少维护检修成本,最大限度地应用最新技术。而我们仍然以“设备老化、设备陈旧”自居,不思变革,不求进取,就好比用“汉阳造”去打现代化的潜艇战机,怎能在现代化的战役中不败下阵来?企业生产的低迷恰好给了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的天赐良机,不要误认为这是在增加成本,必要的淘汰和有效地更新是为了在时机来临时能够迅速翻身。配合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的发掘工作,原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不能在竞争环境中发挥出特长,就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更新换代,市场的低迷正好给了我们对设备管理更新的机会,抓住了机会就等于抓住了下一循环的竞争先机,这样的投入是非常划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