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纸上谈兵——赵括其人
赵括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这一点大家都认可。否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还会被扣上不学无术的大帽子。说赵括纸上谈兵无非两个理由。一是在长平之战前,没有作为将军独自领兵打仗的经历,缺乏实际战争的经验。二是长平之战的失败,不仅自己战死,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
赵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就那样无能吗?当然不是。长平之战的失败暂且不谈,失败的原因很多,赵括作为主帅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赵括毫无作战经验有些言过其实。赵括早年多次跟随父亲打仗,还是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只是从未独自领兵打仗,这成为他纸上谈兵的口实。下面以几个事例说明赵括其人。
公元前280年),在乐毅破齐后,惠文王命赵奢为将,攻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此前,赵军已多次进攻麦丘这个孤城,但由于麦丘粮草充足,守军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没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气,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拿下麦丘。
赵奢一到麦丘,就命令进攻。赵括认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难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的。从种种迹象来看,麦丘的粮食尽管还没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赵括希望父亲先搞清楚情况,暂停进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赵奢没有听赵括的话,下令攻城。赵军死了不少人也没有攻下麦丘。赵括对赵奢说,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对赵军的进攻很有防御办法,使赵军攻了几年都无功而返。而此次的赵军与以往的赵军没有什么不同,不比他们更善战,攻城的手段也并不比他们更多,如果像以前的赵军一样硬攻的话,必然也要付出像以前一样的惨痛代价。赵括的办法奏效了,赵奢暗暗佩服这个儿子比自己强。惠文王对赵奢能够在不到一个月就攻下麦丘而且伤亡很少的事迹感到很好奇。赵奢就对他讲了这是赵括的办法,惠文王重赏了赵奢和赵括。
赵奢将行,与赵括语。赵括认为,胡阳乃白起所看重的秦军名将,很会用兵,赵军虽然强劲,但无必胜的把握。凭勇而战,秦军也很勇敢,赵军的胜算只有一半。赵奢问赵括有何想法,赵括说,秦军借韩路攻赵,韩国很担心被秦军顺手牵羊。而秦军连年攻韩,虽然迫使韩国成为他的盟国,但韩国反复无常。此次秦军深入韩境,必定要提防韩国的反叛。秦韩两军实际上是互有顾虑。秦军远道攻赵,利在速战。赵军应让秦韩两军相疑,分散秦军对赵国的注意力。如果让秦军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恐惧,那么秦军就好战胜了。赵军再示之以在武安设防,给秦军造成赵军要以逸待劳迎击秦军的假象,使秦军的注意力转移,然后再火速突袭,秦军可一举歼灭。于是,赵奢一面派人潜入阏与,告诉守阏与的赵军,国内已派大军来救,一个月内必解阏与之围,务要监守。一面选派军中智勇机变之士,潜入阏与附近,先乔装秦军攻击韩军,又乔装韩军攻击秦军,如此反复,使秦韩两军相疑。秦韩两军本来就毫无信任可言,相互狐疑,经赵军的暗中挑拨,渐起摩擦。赵奢西出邯郸,在武安停止前进,命令士卒修筑防御工事,并传令军中,有以军事谏者死,已绝外人窥视其意。军中有一平原君门客言急救阏与,赵奢立斩,从此军中无人敢言救阏与。胡阳遣人冒充阏与使者求见赵奢,被赵括识破,赵奢假说道路险远不好救。
赵括喜谈兵学,自己也著书立说,军中门徒众多。赵奢死后,惠文王赐赵括袭封马服君,军中将领皆尊称赵括为马服子。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赵括从来没有独立为将,多数战功是当“军师”得来的,也就是说没有多少统军经验。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就不能率兵打仗吗?从常理推断,确实如此,但并非绝对。从正反两面举一些例子。马谡失街亭,又一个纸上谈兵的“典范”。汉武帝时期,曾经出现过两个非常著名的将领,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18岁就成为大将军,并没有啥领兵作战的经验。他率领大军横扫漠北,令匈奴闻风丧胆,建立了卓越功勋。明朝末年,爆发了多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孙传庭只是一个文官,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时势造英雄,也可以说赶鸭子上架,临危受命,孙传庭肩负起剿灭义军的重任。孙传庭天生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率领明军以少胜多,重创农民军,俘虏了农民军领袖闯王高迎祥。
赵括没有霍去病、孙传庭那么幸运,胜者王会败者贼,以失败论英雄,很可惜,不论何种原因,赵括失败了,他只能被后人扣上纸上谈兵的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