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7|回复: 2

余秋雨捐款怎么没记录?

发表于 2009-6-12 15:52: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余秋雨委托九久读书人公司在其博客中发表声明称20万捐款将用于都江堰三所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余秋雨助手金克林接受采访时表示,余秋雨当时捐赠的是《文化苦旅全书》和《
秋雨文集》所得的20万版税而非图书。另据报道,四川省民政局、慈善总会等捐款机构均无余秋雨的捐款记录。(《京华时报》6月11日)


    《北京文学》编辑萧夏林质疑余秋雨先生“假捐款”的风波已经持续了一些时日,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这是一场“正义辩论”还是“私人恩怨”。不过,萧先生和余大师之间有无恩怨纠结,我们并不关心。没有人会强行要求余秋雨捐款,只是余大师既然已经对外公开宣称捐款20万,有人“不信”,于情于理,余秋雨都该出示一下证据来自证清白。


    事件发生后,余秋雨的助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余秋雨捐的是两本新书的版税。不过,“捐版税”之说,实在太笼统。“版税”即可以理解为余大师已经获得的版税收入,也可以理解为未来的版税收入,那么,倘若余大师的两本书今后不再出版,是不是意味着余大师的版税捐款就泡汤了?从捐建希望小学,到如今的捐建图书馆;从当初的20万现金,到现在的“20万版税”,余大师的捐款真是一波三折。作为一个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知名文化人,我相信余大师拿出20万来也不是太难的事情,既然有支援地震灾区的道德感,那捐了就捐了,何必这么“麻烦”?退一步讲,如果自觉经济能力有限,大可少捐一些,谁还会苛求呢?毕竟,余大师是靠写字生活的文人而不是日进斗金的富豪。


    但是,现实却是余大师公开说捐了20万。20万捐到哪里去了?相关部门和慈善机构都找不到捐款记录。接下来又说是捐“版税”而非现金,请问余大师,这些版税何时能兑现呢?这世界上的事情真是越来越奇怪了,说余秋雨先生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吧,他却公开宣称了捐款数目,可要说他不是活雷锋,他却又不愿意公开“慈善信息”。


    有人在质疑余大师是沽名钓誉,我实在不愿意朝这方面去想,我宁愿等到其助手所言的“还是等到图书馆建好了”,再做判断。不过,不管最后余大师是不是虚假捐款,他面对质疑的做法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明明很简单的事情,非得欲语还休,遮遮掩掩。说句尖刻的话,恐怕还不如“范跑跑”同学来得真诚和坦白。“范跑跑”撂下学生先跑了,但跑了就是跑了,人家起码还有勇气承认,可余大师呢?捐了就是捐了,没捐就是没捐,总拿舆论当傻子和空气,实在有失文化大家的风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52:45 | 查看全部
身陷“捐款门”的余秋雨明显有点上火,不仅对“假捐20万”很来气,而且还抛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名词“咬余专业户”。余秋雨的意思很明显:我捐款20万是真的,所谓“假捐”,只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咬余专业户”在乱咬,大家别当真。但大家好像还真当真了,在网上溜达一圈,发现绝大多数网民不
仅相信余秋雨搞了“假捐”的把戏,而且还逮住“咬余专业户”这个词进一步批评余秋雨太没风度、居心不良。

    余秋雨很上火,至少表面上看来,他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但比较搞笑的是,他却没办法证明自己真的捐了20万,只是说四川的受捐者很快会作出声明、拿出证据证明他的清白。至于这个很快到底有多快呢,余秋雨没说,我们也不知道,也许是一个星期,也许是一个月。我感到奇怪的是,如果当初余秋雨的确捐了20万,而且也向媒体公开了这个信息(不像做好事不留名的样子),为什么这个捐款证明会这么难产?

    要回答这个疑问,恐怕要从我国慈善事业的一个大问题说起,那就是慈善信息的公开不够和太过粗糙。不妨以最大的善意来理解“捐款门”——余秋雨或许真是被冤枉的,但慈善信息公开不够的习惯,硬是搞得他不能马上自证清白,只能整出个没什么杀伤力的“咬余专业户”,最后倒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的。当然,质疑余秋雨捐款真实性的人们,也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们同样看不到余秋雨的捐款证明和记录。

    这样一来,问题就浮出水面了——为什么详细的捐款记录要搞得这么机密呢?我们知道,在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慈善信息都很公开,捐款人是谁,捐了多少钱,这笔钱拿来买了多少本书、多少支笔,都是有详细记录的。关心慈善事业的人,随时都可以查询这些信息。但在我们这里,钱捐了也就捐了,至于这笔钱具体拿来干什么了,捐款是不是有详细记录,都是不知道的事情,我们的慈善机构,好像也从来不把这些制作完整详细的慈善信息当回事。这种慈善习惯带来的后果,是信息的不透明,是慈善公信力的丧失,而我们知道,透明和公信,恰恰就是慈善事业的生命。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之前,成都市财政局曾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成都接受使用善款的情况,具体到各个捐款人的善款使用记录,应该说在国内的慈善信息发布中已经很罕见了,但就是这样万众瞩目的信息发布,善款使用情况也只是“用于修缮危房”之类大而化之的表述,我们的慈善信息制作之粗糙,可见一斑。

    对余秋雨来说,现在没有公开的信息可以证明他捐了20万,同样也没有任何信息证明他是在假捐,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作为“文学大师”,余秋雨有义务自证清白,但现在捐款记录拿不到,即便余秋雨真的捐了20万,他也会陷入极度被动的境地。退一步说,即便受捐者后来补开了捐款证明给余秋雨,大家很可能也会怀疑这里面有猫腻——有时间差的捐款证明,其真实性当然要被怀疑。

    事情闹到这个份上,我只能含泪劝告一下余秋雨大师,你实在不能怪大家太挑剔,也不能怪“咬余专业户”太执着,要怪的话,只能怪我们的慈善信息发布太不规范,太没把捐款人当回事了。(冬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54:20 | 查看全部
自被质疑虚假捐款20万后,谈论余秋雨的声音一时间已然太多,正当大家期待这“一代文化大师”给个说法的时候,余大师通过博客抛出他的“咬余专业户”新说:从所谓“石一歌”到去年汶川地震期间对我的造谣,确实都是四个人一手做的,那四个专业户,已被很多人简称为“古余肖沙”。(6月7日《北
京晨报》)

    据余秋雨称,那四个“咬余专业户”的名字和材料,是几所大学研究他的教师们寄来的。这句平常的话看似没问题,但仔细一“阐释”则大有问题:研究他的教师不止研究他还研究了他的敌人,不仅研究他的敌人还为他整理敌人的材料,整理了也没什么,可还专门寄给他——这还算什么学术研究,简直就是在打“反咬”战。

    余秋雨这么说,仅仅是为了向舆论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战友,而且是几所大学的教师。

    他的阵营一下子壮大了,对方的阵营则一下子缩小了:那不过是四个疯子似的“咬余专业户”。这种舆论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即把反对阵营进行切割,锁定几个突出目标孤立之,然后对方就成了“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余秋雨的“咬余专业户”新说就是起到了这种功效,在众怒难犯的情况下锁定“古余肖沙”四人,于是对他排山倒海的痛斥声浪就成了不明真相群众受了少数专业咬余分子的挑动。

    我们已然中过太多这样的诡计了,所以今天我要说,咬余专业户绝不止这四个,至少在名单之外还有我一个。虽然我不知道这四个人的名字是指谁,也不知这四个人曾经做过什么事,但有个事实不容掩盖,我也是咬余人,很多人在咬余。就因为一篇含泪劝告,就因为有人说过这样的混蛋话,就因为说混蛋话的人不道歉,我受伤,我不饶恕,我咬余,就这么简单。

    我咬余,不能因为众多咬余的人中有一两个坏蛋就说所有咬余的人都是坏蛋,就说都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阵营,我拒绝这种指证。也不能因为余秋雨明确划出“咬余专业户”四人集团,就否定了其他所有人的立场,说咬余的只有这么几个人,掩盖了我也是咬余者的事实,装饰他的正确。只要余秋雨不收回他的“含泪说”一日,我都是咬余人,坚定地等待他对20万地震捐款、两所希望小学的说法,一点都不在乎有多少所大学教师在替他整咬余材料。(范大中 原题:含泪表白:“咬余专业户”不止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