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7|回复: 2

深圳市总大力新工人新市民:4500多名职工圆了大学梦

发表于 2014-12-29 10:29: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0221917eae815c6aa7a1c.jpg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参加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图为木雕能人在比赛。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业周 通讯员 黄颖 摄

  近日,南山三诺智能大厦,几十位年轻靓丽的模特身着各式各样的礼服,自信地走在T台上,吸引着观众目光。这些礼服均是深圳市第八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服装定制工项目决赛选手作品。这届由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吸引了近5000多家企业36万多职工参赛,高水平的职工技术比武正成为我市发掘、引导、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大力提升职工素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这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市打造“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的现实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职工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具有深圳工会特色的亮点工程。“大培训、大提升”、“圆梦计划”、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受益于这些品牌活动的职工有近百万人。一大批优秀职工从这里脱颖而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工人新市民”,或圆了大学梦,或提升了专业技能,成长为我市各行各业的业务技术骨干,为深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挖掘引导培育人才服务产业转型
  11月22日,历时4个多月的深圳市第八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落下帷幕。本届运动会共设31个竞赛项目,近5000多家企业36万多职工参加了选拔赛和初赛,6000多名优秀选手参加复赛和决赛。
  “这是木雕工项目第一次纳入技术创新运动会,看到政府如此重视木雕工,重视传统文化行业,真的比拿冠军还高兴。”来自祥利工艺家私有限公司的王国华是木雕工项目的冠军。他表示,我市有近百家红木公司,每年的技术人才缺口高达2万。此次竞赛,一方面为我市的技术人才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引起政府对行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视,积极储备高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展示特区职工风采,挖掘引导培育人才,服务产业转型需求,一直是市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不懈的追求。多年来,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均会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推陈出新。今年,在保留部分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适用于网络优化加快三网合一改造的三网融合能力项目、关注民生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以及促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项目等。
  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于1992年由市总工会创立,1996年升级为市政府主办的综合性职工技术赛事,三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八届,共组织开展了156个不同项目的技术比赛,成为我市广大职工竞比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重要平台,一大批优秀职工通过参赛脱颖而出,赢得破格晋升职业技术等级、招调工入户等奖励,并成长为我市各行各业的业务技术骨干。



         AD62VIGR00AP0001.jpg


        近日,深圳市第八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上,模特在展示设计师作品。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业周 摄
  为2万多名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若不是参加了市总工会的“圆梦计划”,并亲手接过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334路公交车司机徐登山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圆了大学梦,而且,是和儿子考上同一所大学。
  和徐登山一样受益于总工会“圆梦计划”的职工还有很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在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工人彷徨无助时,市总工会开全国先河,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实施劳务工教育帮扶“圆梦计划”,有针对性地资助工作表现优秀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在职攻读专、本科学历。截至目前,“圆梦计划”已成功举办七届,为4526名优秀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提供了公益性的高等学历教育学位,为2万多名农民工提供了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
  “圆梦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全市广大职工、农民工求学上进、岗位成才的热情,帮助一大批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目前,“圆梦计划”已成为我市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响亮的社会公益品牌,成为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典型案例,国内一些组织和机构也在复制这一模式。
  着力培养“新工人、新市民”
  市总工会还培育了一批响亮的培训品牌。2012年,市总工会提出的“大培训、大提升”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根据“新工人、新市民”的职工发展新理念和培养目标,市总工会面向一线职工,以技能提升为重点,大投入、大力度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帮助职工提高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
  在技能培训方面,市总工会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开展了600多个技能鉴定工种和岗位技能项目的培训,培训职工超过15万人次。同时,根据企业和职工需求,开展企业班组长、心理健康和职业核心能力等专项培训,每年培训2万多人次,并大力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人先锋号”、“金牌工人”等一系列劳动竞赛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市总工会农民工学校、市工人文化宫和各级工会组织讲师团,通过职工素质教育讲座、职工文化大讲堂、周末课堂、女职工流动课堂等送教上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在劳务工聚居的社区、工业区设点办学,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如弹性学分制、随时注册制度等,为劳务工参加学习培训创造机会、提供便利。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9 15:00:14 | 查看全部
为职工岗位成才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9 15:00:25 | 查看全部
问好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