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3|回复: 1

管道人的网络情缘

发表于 2014-12-29 16:03: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冬晚,我正在厨房忙着给上高三的儿子准备夜宵,平板电脑里不断传出叮叮咚咚的视频呼叫声,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他。
    轻触绿色的通话键,在呼和浩特分公司维修队上班的老公立刻出现在屏幕上。
    “你这是什么打扮啊?穿着睡衣,还戴着个棉帽子?”老公搞笑的形象,让我忍俊不禁。
    “这是我们新发的,你们发了吗?我想让你看看我戴着好看吗。”
    “北京这边儿没你们那边冷,没发。不过你戴着还真挺好看的,像解放军。有个棉耳朵肯定暖和吧?”
    “暖和。你看,脑袋顶头还是硬的!”老公用手使劲儿敲着棉帽子示范给我看。
    “你们不会把安全帽做在棉帽子里了吧,真有创意啊。”我说着话,手里的活可没停:“对了,老公,为何每次我做出的牛肉丸儿没你做的有弹性呢?你看,是不是我调的馅儿太稀了啊?”我一边说一边把调肉馅儿的碗端到摄像头前。
    “我看不稀。我是和咱家‘大厨’孩子他姑取过真经的,当然要比你做的好了。这牛肉丸儿要想筋斗就必须要摔,你也多摔几下试试。”老公在摄像头里瞪着眼帮我找原因。
    “好,我知道了!”我高兴地一边摔一边与老公逗贫:“你在摄像头里看着我在厨房忙乎啥感觉?是不是特着急吃牛肉丸子啊?”
    “吃,我倒不在意,我们队平时吃得好着呢,肚子不亏,我还愁着减肥呢。只是每天隔着屏幕看着你忙东忙西的,感觉和在家没什么区别。高科技这东西,千里之隔,看得见,听得见,还真是挺神奇的!有时候,真不敢相信咱们是相隔千里。”老公感慨万千。    这样温馨的场景,在我家常见。每天晚上,我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点击老公的头像,和他聊聊上下班路上的烦恼,说说孩子的成长与变化,也愿意通过摄像头看看他养的小狗在维修队的操场上撒欢儿。
    我和老公是油二代,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管道人。在我记忆中,全家聚齐的时候几乎没有。这么多年来,牵着这个,挂着那个,已经成为了我们家的常态。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到处都有我们的牵挂。掰着手指头数数,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也没有几个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大部分是“一家三口,三个城市”,甚至“一家三口,三个国家”。
    我和老公结识在管道学校,因为管道情缘,在1995年,我们成为了北京输油气分公司的员工,并在北京成了家。90年代初,在开发大西北的浪潮下,北输人开始了闯市场打天下的生涯。新疆、福建、重庆,我和老公随着管道建设也算是到处漂了个够。那些年,传递亲情的方式从书信到电话,虽浪漫,但也尝尽了相思之苦。
    后来,随着十二五期间管道业务的蓬勃发展,北京输油气分公司审时度势,明确了“由市场单位向生产运营单位转变,在改变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立足”的发展思路。在2012年顺利接管了长呼管道和呼包鄂管道的运营任务。2013年,北京(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成立,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工作重心逐渐由北京转移到内蒙。新线要投产,老线不停输,人员不增,安全要保,队伍结构老,业务骨干少,分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离开繁华的北京,从此扎根内蒙大草原,这个迁徙让北输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纠结。
    领导与员工面对面的深谈、鼓舞人心的动员大会,这支“顾大局,识大体”的队伍就这样把重担挑起。2011年,32名共产党员主动报名先期进入。随后,大批骨干也相继进驻内蒙,留下一小部分骨干,继续坚守老管线的平安。当时,我老公也主动报名去了呼和浩特分公司,我继续留在了北京分公司。
    管道为业,四海为家。分公司以“建家”的理念,为呼和浩特的一线员工专门开设了亲情聊天室、KTV娱乐室,让距离不再成为亲情联络的障碍、让地域的空旷不再成为寂寞的理由。有了网络,四海为家的管道人千里之隔只需一线牵;有了管道之家,荒凉的沙漠,不再有荒凉的人生。
    这样的夜晚,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管道人,如我一样,在网络中上演着不同的温馨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0 12:16:12 | 查看全部
祝各位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