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9 17:38:31
|
查看全部
近几年,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新兴热门词汇,在企业的简介中、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我们总能从企业家的发言或对企业的介绍中,听到、看到众多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实际上,社会责任一直以来都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之一。只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为注重社会责任,而社会也普遍将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企业的标准之一。
然而,尽管言必称社会责任的企业众多,但怎样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笔者认为,只有在“上下”、“左右”四大方面切实下工夫,方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社会责任在一般的观念里大都是企业高层的事情,尤其对跨国公司而言,社会责任履行与否、如何履行甚至仅仅是由总部来做出决策。笔者的观点是,社会责任需要由上至下的连贯、系统与统一。
首先,企业的总部、各公司的高级管理层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充足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更应该形成一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常态化机制,并将这一机制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中,与之融为一体,成为企业整合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应该通过培训等方式使其各分公司、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并在一个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企业,衡量其社会责任不应该仅仅流于企业总部或管理层,更应该从其门店一线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来加以衡量。要知道,只有当企业上上下下的管理者、员工无不具备了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之时,企业方才具备了将社会责任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能。
再次,社会责任感绝非纸上谈兵的考核和条条框框的文字标准,而应该通过让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到一些具体的、定期的社会责任行动中,甚至通过日常的工作、对客户的服务来加以体现和提升。
不仅如此,即便对于那些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有保障的企业,或许其在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都未能尽职尽责。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大手笔捐赠和热衷慈善活动的同时,更应该将社会责任以具体的、细微的、持续的行动和活动加以常态化。比如,在企业所开展业务的地区切实履行其环保义务,在城市社区甚至乡镇农村做一些尊老爱幼的简单小事儿,只要坚持做好,都将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可惜的是,与我们经常在大众媒体见到企业大手笔捐赠的“壮举”相比,这样的小事儿在生活中遇到的还不够多。而经常遇到的是,企业那些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员工,并非发自内心的微笑、差强人意的服务等举不胜举的现象。这些现象或许能进一步说明,只有切实做到企业上下之间的连贯统一,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左右两方面的齐头并进,方才是真正意义上履行社会责任的合格企业。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将社会责任锻造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