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直炼厂的“灰先生”
一览直炼厂的风华正茂可能只需10分钟,可光环背后总有一群人把这份执着和坚守诠释得近乎完美。今天先来聊聊这一位普普通通的收尘工,因为每次见他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所以我们习惯称他为“灰先生”,而在他身上,也有像灰姑娘一样的诸多“闪光点”。
幽默是优雅的礼貌
由于收尘的工作性质,所以,每次见到他都是灰头土脸也并不让人惊讶。隔着好远,你总能清晰地看到他脸上洋溢着笑容。虽然性格有点内向,可不时也会迸发出他的幽默。问他乐啥,他总是笑着答道‘笑一笑,十年少’!虽然是耳熟能详的调侃句子,但从一向含蓄的他嘴中说出,还是让人大跌眼镜。慢吞吞的说话语气里,无时无刻也都能折射出这个本分老实人骨子里的特有幽默。而此刻,你会无法让他与那个干活时满脸烟灰的人联想到一起。而他时不时对自己的调侃只会让人觉的他心态很好。也许,这种幽默调侃方式是漫长枯燥的工作时间里最好的调味品,是面对各种挫折时,最优雅的表现方式了。
感动在团结的瞬间
年底的这次检修工作,他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检修的第一天,正好碰上刮大风,换布袋时很容易让眼睛处于“迷茫状态”。由于时间长,布袋老化,六米长的布袋里面就会积满足足四米长的烟灰,又加上倒霉的天气影响,导致布袋拽也拽不上,放也放不下,无所适从的尴尬,令人无可奈何。这时候,中控室的酒丁伟,李中杰,孔冬冬看到此景便义无返顾地前来帮忙。两人轮替扶着布袋,其余两人用尽全力对其进行拽拉,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布袋仍“顽固不化”。紧急时刻,熔炼工段的其他两名员工看到此景,二话没说便扑了上来。呈现在眼前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4个人在布袋上方拼命拽着,下面2个人用尽托着,咬着牙,顶着风坚持着、战斗着。终于,一个半小时后,这个难搞的布袋才成功拽下。但是“灰先生”的脸上除了眼睛那一圈附近是肉色的,其余全是白乎乎的,真是名副其实的“灰先生”。而在灰先生的带领下,检修期间,共成功换下收尘布袋将近一千条。作为主力的他事后却很感动,问他为什么感动?他又慢吞吞地说道:“他们那么好的岗位环境却来我们这烟灰弥漫的岗位上帮忙。你说我感动不?” 但,很显然,给与帮助的人们或许都被他身上那种特有的勤劳朴实所感染。他让我们又一次从实践中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伤痕都变成了曾经
往往付出最多的人反而最谦虚,而他谦虚到了极致。因为对他而言,这就是一份工作,仅此而已。所以,他的言语中丝毫没有对自己的褒奖。而整个熔炼工段、分厂点检员和工艺员对他的评价都是好之又好,忠厚,老实,能干等等。最后,生产科科长非常激动地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是咱们直炼厂的拦截虎,分厂不冒烟,全靠他。”当时,听完这些溢美之词后,也会对这些评价有少许的质疑:“没那么夸张吧?”但无意间瞥见他手上一道道裂开的伤痕,不由地唏嘘感慨起来。而他只是用一句“正常”带过,只是用“冬天了”当托辞带过,只是用“天气一暖和就没事了”带过。跟他经常一起下班的同事又补充道:“他干活实在是太认真,有时到下班点了,仍坚持多干了一个小时,直到把现场的灰彻底清扫干净后才离开。有时和他洗澡时,不论洗几遍,他腿上、胳膊上的灰洗都洗不掉。”听完诚挚的工友讲出感人肺腑的这些时,突然间自愧不如。虽各有分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易,但眼前的这位“灰先生”着实让人可敬可佩。
在此,让我们隆重介绍一下这位“灰先生”吧!他叫苗新宇,平凡得就像一粒很不起眼的“沙子”,他也许不是豫光最勤劳的员工,也未必是最讨好的,但他是我们由衷佩服的,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他的工作岗位,一半是使命,一半是辛酸,而苗新宇留给自己的一半都是早已侵入皮肤里、融进骨子里的烟灰。
(王云 郑开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