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国家能源局2014年11月份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仅有3.79GW,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是1.34GW。实际完成量与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制定的14GW目标差距很大,而分布式并网容量更是远未达到年初设定的8GW目标。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2014年12月25日,国家能源局连发三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力促光伏产业发展。业内人士称,虽然国家在政策面非常积极,但在国际贸易壁垒林立、产能过剩、技术依赖进口、融资难等现实困境中,我国的光伏产业显得步履沉重。
“双反”的压力
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对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2014年12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终裁,认定中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认定中国大陆厂商的倾销幅度为26.71%~165.04%,补贴幅度为27.64%~49.79%,台湾地区厂商的倾销幅度为11.45%~27.55%。美国商务部初裁认定中国大陆产品补贴幅度为18.56%~35.21%,倾销幅度为26.33%~165.04%,台湾地区厂商的倾销幅度为27.59%~44.18%。业内人士称,这将影响中国对美国高达30亿美元的出口。
除了美国之外,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都开始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面对接踵而至的贸易壁垒,国内光伏企业有所准备,将主战市场转离美、欧、加拿大等地。此外,自2013年以来,由于中国国家能源局针对鼓励光伏应用端市场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美“双反”带来的压力,推动了中国终端市场的爆发。
细则问题较多
毋庸置疑的是,进入2014年以来,市场装机容量在增加,国家的政策信号始终积极,但从国家能源局对2014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和年初制定的目标距离遥远。尽管解决了审批手续、并网障碍和补贴形式,但随着政策条文的相应出台,在具体实施中,细则问题集中爆发,政策反应则相对滞后。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融资”。据悉,目前光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只有国家开发银行予以支持。由于商业银行利息较高,光伏企业轻易不敢进入。因为光伏电站投资动辄涉及上亿乃至数十亿的投资,现有补贴环境下,地面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大约在12%,难以应付高额的贷款利息。而对于以民营为主体的光伏产业来说,想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授信,难度也非常大。
此外,由于存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资金障碍问题。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分布式光伏的“屋顶计划”在中国发展困难,很大的原因是屋顶的产权不明。在中国当前的居住环境下,同一片屋顶下往往居住着几百号人,电站的投资和获益去向都成为问题。而且由于投资回报期长、产权不永久,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业界呼吁光伏政策能够更加“落地”,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来源:和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