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9|回复: 0

马屁之风为何生生不息

发表于 2009-6-15 13:35: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在说贿赂,大多是指用物质利益来收买官员的行为。而另一种无形的“精神贿赂”,却极易被人忽视。而这种贿赂司空见惯,主要特点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歌功颂
德,献媚邀宠,只需搅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使被贿者如饮醇醪,四体通泰,进入圈套。

    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惟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停,说道:“哎,只有你才知道我的心思。你真是好样的!”从此,县令对这名衙役格外亲近。其实,历史上类似这种“善谀”者大有人在。明朝朱元璋,有一次在花园的池塘边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着,心中不悦。大臣解缙见此,立刻赋诗一首献上:“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解缙寥寥数语,使朱元璋龙颜大悦,从此对他恩宠有加。

    在历史上“善谀”者何以频频得势、生生相息?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是因为有“悦谀”者存在。千百年来,“悦谀”者和“善谀”者,主仆联袂,一唱一和,把官场谀美之风演得天花乱坠。从根本上说,这与人性的弱点有关。庄子说:“人心排下而进上。”意思是,人受到批评就会消沉,受到表扬就会高兴。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存在的弱点。有时侯,明知对方言过其实,是在奉承自己,也不愿戳穿,心里仍然感到乐滋滋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千穿万穿,只有马屁不穿。”除此以外,爱听恭维话还与人的认识误区有关。一些官员,总是认为那些奉承自己的人是忠于自己,是在为自己树立威信。

    其实,“善谀”者多是工于心计的人。法国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名著《吝啬鬼》里,借一个名叫法赖尔的角色之口,把爱拍马者的心理和盘托出:“要人宠信,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勤过分,尽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戏弄他们,可是他们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在社会生活中,那些奉承别人的人,往往把它作为一种投资,以获得对方加倍的报偿。

    拍马屁属于低级庸俗的市侩哲学。马克思在回答"你最不能容忍的缺点"是什么时, 只讲了四个字“奴颜婢膝”。庄子说:“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一位西方哲学家这样说:“许多吻你手的人,也许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这样的教训,从古到今不胜枚举。因此,为官者应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各种捧场和曲意逢迎,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像鲁迅那样,终生都在掷还朝他飞来的桂冠,而不管是恶意还是善意:“无论是谁,先奉还他无端给我的‘尊敬’!” 来源:新华网     许鸿朝  作者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