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5|回复: 3

<直击社会现状>:你的凄惨故事没有人会听 。。。。

发表于 2015-1-7 09:56: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你的凄惨故事没有人会听  
来源:《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作者:林少波
有一次我要去成都出差,前一天在网上与一位很熟悉的朋友(女的)聊天。

  她问我:到成都做什么?

  我回答:玩。顺便办点事。

  她很自然地开玩笑:玩女人?

  我也半开玩笑地回答:顺便和女人一起玩,不叫玩女人呀。

  晚上睡觉时,我突然想起这个对话,越琢磨越不对。为什么她会自然地把女人定位成“被玩的人”呢?

  不少女生常常情不自禁把自己定位成这样的角色,然后心安理得地愤怒、忧伤、愁怨。仿佛生来注定就是要做悲情的角色,垂泪看花落,漫步空城,顾影自伶。这似乎也是东方审美的一种情趣,忧伤的前缀,竟是“美丽”,约定俗成,司空见惯。

  仿佛条件反射地一“爱”就“唉”,一声叹息,一生病态。幽怨做“爱人”就做“诗人”,而诗人多是艺术的“怨者”,文字的“怨妇”“怨夫”。所谓“牢 骚”宜于散文,而“忧伤宜于诗”,“诗是关于忧伤的奢侈”,都是中国文学传统里一个固定套路,好端端过着闲适日子的人一做诗就情不自禁“伤春”“悲 秋”……

  在现代社会,这种“牢骚诗”演变成了“苦情歌”。

  “太委屈……我对情对爱,全都不曾亏欠你……你却把别人拥在怀里……”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

  还有更贱的:“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

  这些歌词在KTV点唱率很高,很多人都爱唱,觉得心旷神怡、深情无限。



  其实,这种歌词深处,表达出来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受害者思维”。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问题方式,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人总会本能地唾弃“被挞伐的狠角色”,犹豫地放弃“被尊敬的好角色”,然后顺水推舟扮成“被同情的角色”。

  现实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为人处世真诚友善,可遇到问题还是常常被人冷淡、误解甚至作为攻击和发泄对象最后,他们陷入埋怨、懊恼的情绪之中,感叹“苍天没眼”。

  这个世界的确如此不完美,我们可以见到很多自认为“生活不幸”的人,他们满脑子的“受害者思维”,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于是,他们必须找人来听自己诉苦,听自己讲“凄惨故事会”。

  如果一个人在网上购物被骗了,他会和同学或身边的朋友倾诉,一起讨伐那个无良的商家是多么可恶;如果一个女生失恋了,她的女伴会集体聚集起来,陪她 喝酒,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果一个人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他很快就会和几个同事互相吐槽,成立受害小队,他们在中午聚餐,主要任务是在一起讨论自己的 老板有多变态……

  刚开始,大家或许都会怀着善良的心听着他们一遍遍讲述着关于这个人的“凄惨故事会”,然而,时间长了或者总是一遍遍地重复,这个人就会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似的一味地怨天尤人,那随之而来的是朋友的远离和亲人的负气,更多的是会影响自己再次选择幸福。

  中国真是一个盛产怨妇、怨夫的国度。不论电影里小说里还是现实生活里,总能看到一群群女人淌着眼泪拖着鼻涕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两口子吵架 了,不论是谁有理谁无理,她寻定是哭到稀里哗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跟单位同事意见不合,回过头来他一定愁眉不展怨天尤人:“为什么他们全都欺负 我?!”一点点小事,他能联想发挥到极限;些许小矛盾,她能夸张到无限大。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天下人全都负了我!

  一旦“受害者思维”弥漫,不仅会使生活变得不晴朗、不快乐,还会使我们习惯性地拒绝反省自身的责任,总觉得自己很无辜,然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承担 责任和义务,甚至内心变得狭隘。本想以退为进,仿佛也省事。却把自己的角色囚禁在一个尴尬的弱者、病者的位置上。唉,还有什么比当一个弱者更悲哀的?不仅 悲哀,伤害自己,还绑架他人。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处女作小说《窗外》发表后,大获好评,并搬上了银幕。父母在电影公映的第三天去看了电影。看完之后,母亲瞪着眼睛看着琼瑶。琼瑶 回忆道:世上再没有那样的眼光,冷而锐利,是寒冰,也是利剑。不知瞪了多久,母亲狂叫:“为什么我会有你这样的女儿?你写书骂父母不够,还要拍成电影来骂 父母!你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不把我杀了?”琼瑶“扑通”跪下了,抓注母亲的旗袍下摆,泪如雨下。母亲啊,为什么要博得你的欢心,是这样的艰难?……

  母亲并没有饶恕琼瑶,她要用她的自虐来折磨和鞭挞琼瑶的良心,她要用自身肉体的痛苦把琼瑶推上审判席。她要重新取得胜利,让女儿俯首称臣。第二天, 母亲开始绝食。大家轮流到母亲床边,端着食物求她,母亲就是滴水不进。第四天,琼瑶一大早就双手捧着碗跪在母亲床边、哀求母亲吃点东西,但母亲理都不理, 闭着眼睛不说话。到了第五天,琼瑶的儿子小庆跪在外婆跟前,说:“外婆,你不要生妈妈的气了,我端牛奶给你喝!”母亲依然不理,小庆又说:“外婆不吃东 西,妈妈不吃东西,大家都不吃东西,小庆也不敢吃东西……”琼瑶再也忍不住,走过去和小庆一起跪在那里,小妹也走过来跪下,大家一起跪下了,那场面十分凄 惨。母亲终于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喝了小庆捧着的牛奶。

  这是毕淑敏在她的《心灵七游戏》里提到的一个故事。

  看到了吗?受害者母亲先是插自己一刀,然后要求女儿为这一刀负责。如果稍有迟疑,就再给自己一刀——“我就不信你不听!”这就是受害者最常用的一 招:自残自己以博取他人同情。更可怕地是小庆也很快地学会了这一招。“外婆不吃,所以我也不敢吃。”遇到了这样的后进奇葩,也只好见好就收。但是“受害者 思维”就这样传递了下去。

  由于通过自残来绑架他人如此好用,不少女人也都有这样的“家传武功”:一哭二闹三上吊,绝食自杀和今夜不回家都是经典桥段。你会发现那些上演这些桥段的女人,经常会在她的家庭一代代地继续演下去。

  受害者不见得不善良,但不一定受人欢迎。

  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素黑说:“受害者最大的伤口不是被伤害,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宁愿浸淫在痛苦和自怜的心理惰性中,被负面思想侵占理智和心胸。学习离开所依恋的负面欲望,才算真正成熟过来。放得下,爱才真正活出来。”

  因此,“受害者思维”有害无益,需要积极纠正。

  首先,自我反省。当你觉得受委屈、怠慢时,最好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或者让其他人评判兰下。也许换一个角度,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其次,宽恕。哪怕自己真的受伤害了,也要学着原谅,如果你不原谅那个人,将仇恨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痛苦。

  再次,感恩。当帮助他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时,与其懊恼,不如想想你从中收获的人生经验、自我成长和快乐感受,这才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

  最后,解决问题。不要纠缠于“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怎么运气这么差”等类似的问题,而要主动去想“怎么办”。可以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克服难题”“哪些人能帮到我”,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自然就会转移注意力,把自怨自艾转换成积极行动。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苦。要我说,人的本性都犯贱,明明没那么惨甚至好好的,别人问我们“最近好吗”,我们非要回答“一般一般”。这跟明明有钱怕仇富 就说自己穷一样,明明幸福还要掩饰,这就是犯贱心理在作祟:把自己说得惨一些,是为了别人不向我们借钱或给自己的懦弱找个同情的借口。因此,让我们重来一 次:“你最近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09:58:57 | 查看全部
脸皮薄的和脸皮厚的
  来源:《中国心绞痛》 作者:张鸣
一位日本的老板,因为把受污染的工业用米,倒卖到食用市场,东窗事发后,一根绳子上吊死了。听到这个消息,不知怎么的,感到有点不是滋味。不用说, 这位日本米老板,无论按哪一国的标准,都属于奸商,干了昧良心的黑心事,但是事发之后能够自行了断,说明此人还有脸皮。同样做这种事情,他的中国同志这些 年来,不知前赴后继地涌现了多少,可是很少听说有哪个自杀。

  这样的事,我们的文化学者也许会站出来说,这是因为日本是耻感文化,而中国是乐感文化。耻感文化的环境下,人们最怕的是丢脸,所以,日本人丢了脸, 要自杀。当然,如果我们要相信这种文化解释是合理的,有必要加上进一步的说明,因为在事实上,做了丢脸的事不自杀的日本人,也比比皆是,比如对待侵略中国 的问题,很多日本人的选择是拼命地掩饰,不惜制造出所谓真实的历史证据,抹杀当年侵略战争中的罪行,甚至可以把罪行说成是正义之举。也许,只有涉及自己人 的时候,因丢脸而导致的羞耻感,才会驱使一个人去自杀,也就是说,在自己人圈子里的丢脸,才有真正撼动生命的耻辱。



  只是,即使我在这里如此这般地批判日本文化,也无论如何对自己的乐感文化得意不起来。因为,这么多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为制造的食品安全问题,都 是针对自家老百姓的,甚至有的人丧心病狂地把毒大米,毒酒,毒鸭蛋,香精兑的饮料,药物含量偏高的鱼肉,卖给自己的亲友,这样的人,又有哪个忏悔过?这样 人为制造的食品安全事故,即使出自大企业之手,比如三聚氰胺添加事件中的三鹿企业,我们看到的,都是一连串的欺与瞒,地下操作,强词夺理,以势压人,实在瞒不住了,才羞羞答答地说要收回产品,同时把责任推到“不法奶农”身上,即便三鹿的正式道歉,也闭口不谈自己的责任,言外之意,好像自家也是受害者。似乎所有的造假者,所有把有毒有害食品推向市场的人,都有一副厚脸皮,厚到刀枪不入、铁布衫金钟罩的境地。

  据说做小姐的女孩,多半不会在自己家乡做生意,因为怕碰到熟人。可是,我们的作假掺假者,即使对自己的家乡人,也照坑不误,连小姐的那点羞耻感也荡然无存。被抓住,算倒霉;没抓着,接着干。这样的乐感文化,实在是过于欢悦,欢悦到了没羞没臊的地步。

  更进一步想,其实也不是制假造假者如此,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在自己家乡为官的官员,为了一点回扣或者GDP,把污染企业引进家乡,或者放任矿主在 自己家乡滥采滥挖,挖得水干树枯,自己的乡亲没法活,好像也没有什么人感到羞愧。有些人,甚至在自己的乡亲跟这些污染企业和矿主冲突的时候,居然会毅然决 然地站在后者一边,为自己的金主看家护院,摆平一切。大学变相卖文凭,明知道给不了人家任何学问,却一面给有权有钱者送硕士博士学位,一面向社会兜售函授 文凭,现在又加上了大办所谓的三本班,等于给那些高考不合格的人滥发文凭,还有跟国外不良大学的合作办学,借国人对外国文凭的迷信,对高考落榜生,收取高 额学费,中外结合,联手坑人。这种事,难道说,就比那些食品造假毒人的人要好多少吗?

  这样的造假文化,这样的造假坑人甚至坑了熟人都毫无羞耻的文化,实际上,比那些毒大米、毒奶粉都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10:03:09 | 查看全部
 两张纸币的故事   
来源:《渤海早报》 作者:连谏
一天深夜,楼下邻居气喘吁吁地上来敲门,短暂寒暄后,急切地问,能不能把收齐的水费给他看一下。

  这个月轮到我收水费,去他家时,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抽屉里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两张旧的10元钱给我。邻居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多年前,和妻子 双双下岗,在居委会的帮助下,他们在闹市区摆了个麻辣烫摊子。夫妻两个早起晚收,日子虽然清淡,倒也平安。直到两年前,他的妻子患了乳腺癌,等发觉时,已 经扩散,没多久就去世了。妻子走后,他依然骑着那辆破三轮车摆麻辣烫摊子,只是人沉默了很多,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争先恐后地白了。

  见我拎出水费袋子,他摸出一张20元的纸币,说想把儿子交的那两张10元钱换回去。我翻了一下,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在找零时给找出去了。”

  他捏着那张皱巴巴的20元纸币,有些愕然地微微张着嘴巴,几乎要流泪的样子。我纳闷,问换钱的原因。他抹了一下眼睛,告诉了我一个故事。

  他的抽屉里,有整整90张10元的钱,无论生活多困窘,他都不会去动它们,因为那些钱,都是已故妻子的爱。



  查出乳腺癌后,妻子只做了简单的保守治疗就出院了,在家静养。他不能留在家里照顾她,必须继续摆摊赚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他从医生那里知道,她剩的时 间不多了,想着她无怨无悔地跟着自己受了那么多苦,到头来身患绝症,他的心就像被刀剜一样疼。他能够对她的好,就是把每天赚来的钱都交给她,并挑出两张 10元的写上:此为小卉(她妻子的名字)的营养费,专款专用,不许挪作他用!

  他想让她用这20元买点儿好吃的,补一下身体,又知道她是个节俭的人,如果不特别强调,她肯定不舍得拿去买东西吃。

  她很听话,每天都把写了字的20元钱花得干干净净,在他回来后主动汇报今天吃了什么,并绘声绘色地和他描述那东西有多么好吃,然后满脸幸福地说,嫁给他,又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这辈子,值了。

  不断扩散的癌细胞最终夺走了妻子的生命。那个早晨,她偎在他怀里,抓着他的手,指了指床上的褥子,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走了。他掀开褥子,就看见了那沓被压得整整齐齐的10元纸币。

  她一分也没花,和他说的那些美味,全是她杜撰的。他捧着这堆钱,号啕大哭。

  那个深夜,我挨家挨户地敲门,终于找回了那两张写了字的10元纸币。它们是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温暖爱情的见证,含金量早已超过了它们的面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7:27:15 | 查看全部
因此,让我们重来一 次:“你最近好吗?” ,谢谢,我过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