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瓷流通情况缺乏参考
相对而言,一线拍卖行关于当代瓷整体梳理的专场拍卖并不多见,使得在一级市场中流通的情况缺乏一个参考。有的大师本人作品还没出,就定好了计划年年涨价,既找中介卖,自己又有工作室,有人找上门来时也做买卖,这就让中介机构非常头疼。
行家周女士也认为,大师的作品有好也有坏,精品并不多见。她认为,许多艺术品机构无法拿到一手“货源”,本身进价的成本就较高,还在出钱出力帮艺术家做展览,做推广,自己与艺术家之间又没有非常严谨的合同。“有时候自己做推广或招待客户,最后买家却去别人家或大师家里买了几十万元的东西。”
古瓷精品借“丝绸之路”概念重获青睐
当代名家瓷走低,但古代精品瓷杂却借到了东风。“在西安的博物馆中看见这些展品时就觉得非常震撼了,这次又有幸在北京与它们‘重逢’,心情依旧非常激动。”藏友何女士在朋友圈里提到的便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科技文化展》上月底也在广东科学馆开幕,121幅卷轴式展板和17件实物展品,全面展示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深远影响。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绘制的第一幅中文版世界地图的复制版、阿拉伯鎏金铜壶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展品,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中国正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因此,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艺术品、特别是古代瓷器和佛像等精品,未来将更受市场关注。”一位拍卖业内人士的分析也在2014年秋拍的行情中得到了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