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87|回复: 15

[摄影讲堂] 严明:再牛逼的理想也抵不过傻子一样的坚持

发表于 2015-1-7 23:03: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webp.jpg

编者按

素有“诗人摄影师”之称的严明做客第四期范局,与读者分享他眼里的图像世界。歪脖树下的老僧,荒野中的云墙,嗅花的汉子,下班的米妮……严明用少年般的敏感和天真,还有中式美学古典浪漫的旧情怀,为我们呈现作品内外的那些万水千山。


我做过摇滚乐手,这是之前这么多年我不愿意说的,后来说了,发现大家对这段经历还挺感兴趣的。我也做了10年记者,2001年到2010年在南方报业待了10年。刚才听曹总讲话,我很有感慨,辞职之后我也觉得我的生活变了,好像是慢下来了。
之前跑突发新闻,每天遇到的车祸、火灾、房倒屋塌那些事儿,都是激烈的、社会矛盾层面的东西,辞职之后,我发现再也遇不到一次像样的车祸了,再也看不到一次大一点的火灾,连火苗子都见不到。
以前在报社的时候,摄影部的主任经常跟我们大声疾呼,读图时代要到了!我想,好啊,我们的时代就要到了。但没想到我做了几年摄影记者之后辞职了,成了艺术的个体户,变成了孤家寡人的状态。我开始在全国到处乱跑型地拍摄,虽然是比较野生的状态,但我陶醉其中。
我很怕来大学讲课,因为你们特别年轻,当我跟大家介绍我的一些重要的抉择和转折时,就好比是面对着一群可能还没有恋爱过的人,讲多次失恋后的心理构建和婚姻家庭维系。对大家来说,很多事还没发生,这是做交流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要讲什么,是把我最有心得的东西赶紧告诉大家,还是给大家放放照片,讲一些拍照的经历和技巧呢?我纠结了好多天,最后选择了一个糅合的办法,等一下也会跟大家介绍我的一些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06:28 | 查看全部
先立命再安身
640.webp.jpg
海报上的这个题目(我决定不认命 因为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以下简称《我爱》)里,我写的是“我决定认命”,现在却变成“不认命”了。《我爱》出版后我接受采访,发现很多人会把我的经历按所谓成功学的路数写,觉得我顽强奋战、脱离体制、奋发图强、含辛茹苦地走出一条路,这不就是不认命嘛。
我在华东师大演讲时,他们给的题目跟这海报一样,当然这也不是多大问题,叫 “严明谈职业摄影师的安身立命”,好像我要担负一个很大的责任,好像我很会安身立命,我得把怎么活下来、怎样过得更好,教授给大家。后来我反复想这个题目,觉得它很有意思。我们中国人讲安身立命,是先安身后立命,先好好地活下去,我却觉得,要先立命才能安身。
我一直认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里面,其实肉体和精神都在打架,到吃饭的时候肚子开始叫唤,我们想穿得好一点、舒服一点等等,每一次打架都以肉体的阶段性胜利而告一段落。我们在立命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可以跟年轻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觉得如果自己的脑子里不先有一根立命的弦,最后你会比较难安身。
在座的很多年轻朋友,都还没开始第一份工作,所以“立命”首先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走向第一份工作。我是改行跳槽界的先锋,在南方报社的时候正值大摇滚时代,我都是扎着很长的辫子,每次就这个造型进出老总办公室,也没有一个人管我,这个造型保持了5年,我觉得广州这一点特别好。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滋养,别人问我玩摇滚、做摄影,包括后来的写作,中间有什么联系吗?我改行跳得太远了,它们唯一的联系就是自由,但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讲的“立命”的含义。因为后来我发现,我不想也不要再去做按部就班的事了,我要回到内心的一个状态。

今天我选了10张照片,只代表我自己,或者是我这种类型的拍摄方法。我用的是比较复古的老胶片相机,很多同学可能知道,就是那种120相机,是拍黑白胶卷的,需要有冲洗放大扫描的过程,所以大家看到的这10张照片都是黑白的、方的,当然这不影响什么,我会把我的一些想法和重要的主张,比较在意的问题,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09:46 | 查看全部
朝天门码头贵妇
640.webp.jpg  
这张照片拍摄于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广州人称这样的人叫“肥婆”。这个肥婆走下来,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不美的,而我们很多人都更愿意去拍一些美的照片。我在重庆交流的时候不敢放这张照片,因为她是长江上面一个豪华邮轮的老板,重庆一个邮轮行业协会的会长。
每次我在码头上遇到她,她都打扮得很昂扬,发型永远是高耸入云的。一天傍晚我溜达到江边,看到她顺着台阶往下走,穿着大衣,竟然有一种少见的孤寂和落寞。广州有个摄影老前辈安哥,有一次在我的展览上看到这幅照片,非常喜欢,恨不得要过去抚摸那个画框。他说我拍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拍打工仔打工妹,记录社会的进步,但没有很好地拍过富人、有钱人,这个照片让人看到了富人的精神境界。
我不仇富,也不对富人卑躬屈膝,在我看来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她也很勤奋,她也是劳动者,只是她比我们提前有钱而已。在摄影的世界里应该有一种平民意识,怀抱着一种同理心去看,而不是特别在意地去放大或搜刮某种意义。
我观察这个贵妇,首先是怀抱着一种好奇心的,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坐火车,当时一车厢的中学生,好像是去演出还是什么的,我站起来看,发现整个车厢的小孩都在玩手机和用iPad打游戏,没有人对窗外感兴趣,这让我很感慨。我有一位摄影师朋友,坐火车只要有条件,他就选慢车,坐车时一直如饥似渴地往外看,看窗外闪过的画面,还激动不已。
摄影其实是我们看世界一个很好的借口,你做了摄影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各个地方,有一些可能是你不做摄影师永远也不会去的地方。作为摄影师,要怀抱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和天真是珍贵的,不管你将来有没有钱,是不是成为一个富人,保存好自己的天真和好奇,这对于做摄影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摄影是跟敏感有关系的。你好奇,你柔软,你才有可能对自己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11:42 | 查看全部
歪脖树下的老僧
640.webp.jpg
这个照片是在湖南衡山拍的,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老和尚,其实他挺年轻的,只有三十多岁,比我年轻,是我的一个朋友。
每年冬天,也就是12月份的时候,我都会去一次衡山,因为很喜欢那时的气候,也会跟他见一面。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也喜欢摄影,有数码相机,成天在山上拍红叶拍雪景。那时他还买了个很大的登山包,跟我说,严老师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出去,干一票大的。
那个时候他也天天抄金刚经,一张张地抄,然后托师傅出去卖给有钱的老板,几千元一张,很辛苦,冬天开着电炉裹着毯子在那儿抄。我觉得你为了钱趴在那儿抄没意思,和尚说,我不抄的话,我哪有钱买镜头!我看上了一款尼康镜头,我得赶紧把它买了!
但两三年之后他不搞摄影了,专门在家里练书法和画画,再约他出来拍照,他都不感兴趣了。再后来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办一个僧人书画作品展了。我想不拍就不拍了吧,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我怎么能去跟一个和尚说坚持和放下呢,顺其自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14:29 | 查看全部
嗅花的汉子
640.webp (1).jpg
这个照片在《我爱》里提到,但没有选进去。这是在广东清远北江边上拍的,这个男的听口音应该是东北或者是内蒙的,一个红脸大汉。
对我的照片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我拍照片很少拍很近的半身像,偏好中远景,照片基本都不留地面的。当时我站的地方是一块凸出的石头,没多少机会朝旁边退。他弯腰从地上摘了一朵小花,挺着大肚子,侧面对着我的时候,我就已经想拍了。
我拿着相机俯视取景正准备拍,没想到他拿着花在鼻子这里闻的时候,还回头瞄了我一下。我很满意这个眼神,迷离的单眼皮,特别是这个花跟叶子等等,跟这个人的体态、年龄、服饰、表情都有一些小小的冲突,对不对?为什么我会对这样一位红脸大汉有兴趣?是我跟他之间的一个共同的兴趣点促成了这次拍摄——这个小花,我对这个花也是感兴趣的,他自己也是。还有这个眼神,确实是为这张照片增色了。
我在《我爱》里讲了一句话,好的花朵一定会为你的真诚和天真盛开。我之前的预判只是拍一个侧面像,没想到后来这个眼神带动了这张照片。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会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的想象力不应该过早设定什么东西。好的东西,来自于天真和敏感的这些东西会瞬间触动你。有一句话说,摄影师看到了什么,取决于你内心有什么跟他呼应,大家仔细想想这个话,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你的学识,你的阅历,你的童年记忆等等,都会让你在看到一个东西的一刹那起反应。
以前我们的摄影部主任就很感慨,把四个摄影记者放到招聘会现场去,过了两个小时,拿回来的照片都不一样。这就是摄影的特点,虽然都是在同一个现场,拍同一个东西。
我一直认为,做艺术的人,心里一定要死死地守住四个字,叫“与我有关”。任何一张照片不可能没有作者自己的存在,因为这个反应是你起的,这个判断是你亲自下的,你亲自做决定把这个拍下来。很多人认为拍照是可以学习的、训练的,可以去找老师帮忙挑照片,帮忙看看哪些是好片哪些是废片,我在旁边听着头皮都发麻,他要觉得不好他怎么会按下去呢?人的大脑和手指头是连着的。
还有个例子,有个艺术家给他弟弟做展览,给他弟弟挑照片,从几百张照片里面挑出10张,然后说:“你看我弟弟,这10张照片很有意思嘛,很关键,他都不知道。”其实不用多费心思想,这10张照片是不是他弟弟?不是,是他哥哥。
所以,每张照片是跟作者有关系的,而不是别人来替你筛选。所以我很怕别人让我帮忙挑照片,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些朋友加了QQ,严老师在不在?不忙吧?我说不忙,然后就“啪”的一个大文件包丢过来,帮忙挑一下,给我指条路子,指一条包打天下的明路。
其实,我认为做艺术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在训练阶段,如果可以通过交流发现一些问题并得到一些建议,这个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总是让我帮你这里挑一遍,第二个人又来挑一遍,这没有用,你自己要非常有主见,自己说了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17:16 | 查看全部
悬空的模特 
640.webp.jpg
这张照片是在广州华南植物园拍的。大概在2008年,陪着一帮拍时尚杂志的摄影师朋友去拍照片,我是跟去玩的,模特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跟着蹭了一张。
当时想拍“荷塘仙子”的主题,还放了烟雾,一个人卷着裤脚先下去,把摄影用的梯子放在淤泥里插紧了,然后把模特抱上去站着。
拍摄的时候,模特是做动作的,做出孔雀啊什么的种种动作,当时的构想是用烟雾来遮挡梯子,如果烟雾遮挡不了,再用PS来去掉,反正就是要制造出仙子凌波的感觉。后来在做杂志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摄影师出了个意外,每一张照片的构图,底边都到模特的脚踝处了,可能觉得后期PS太麻烦,直接就没把梯子拍进去,这样一下子交不了差了,还从我这儿要了一张照片做主图,我还很荣幸地借此打进了一趟时尚圈。
我想讲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张照片乍一看有些突兀、有些荒诞,这个劲儿来自哪呢?说白了,是一个美女站在梯子上,而梯子杵在水里,她的悬空感是让我们看着觉得最带劲儿的地方,如果构图都在脚踝这里,那你干嘛把她往水里抱,就在岸上拍嘛,不仅要拍到她站在梯子上,还要拍到梯子杵在水里。所以我跟摄影师说,你光想着美,把最带劲的东西给忘了。
这让我想起之前做讲座,很多人问我对于大学的摄影教育有什么看法。首先大家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那种敏感和天真,是珍贵的好东西。你身体里是有潮汐的,自己要知道。
电视里的歌唱选秀节目,每次淘汰赛都有一些毕业于音乐学院的所谓学院派歌手,他们唱得都很好,没有毛病,但总是先淘汰他们。最后谁留下了?那些摆地摊的,自学成才的,原生态的,他们直奔奔一嗓子却能震撼全场,还能感动全国观众。莫西子诗,一句“这颗心就是稀巴烂”就能唱得人头皮发麻,让人灵光一闪:这是个好东西。台湾有个神人,唱滑板鞋(注:此处应该是指陕西籍歌手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我不认为那是烂歌,太忧伤了,因为我觉得这是发自他内心最好的东西。所以说,你身上的好东西是有可能被训练掉的。
还有同学跟我聊天说,马上要毕业,工作也不是很好找,怎么办?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觉得也不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当职业,你最感兴趣的东西,你最擅长的东西,你一定要清楚。我们做摄影记者的时候,南都有三四十号摄影记者,没有几个人是学摄影的,就有两个人是美院毕业的,其它的学化学、学中文、学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觉得我要多学啊多积累啊,读研读博,我个人认为,笼统地讲,一家之言,我认为不一定有必要。我经过了十年的磨练或者说摔打,最后下定决心变换职业,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我们并不能以谁在手术台上待的时间更久,就认为那个人更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18:50 | 查看全部
下班的米妮
640.webp.jpg

有一天,我在游乐场看到这样一个演员。后来她在山下脱去头套,我才发现她是个年龄挺大的中年妇女,满头是汗。当时已是傍晚下班时分,她应该把帽子摘下,但她没有。
我走在她身后,上坡下坡,迎面走来一个抱着小孩的男人,我迅速判断不要那个男人,便侧身用米妮的身体把他挡住,拍下照片。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妇人并不是甩开膀子在走路,而是在向那个男人和他抱着的小孩挥手。
她在下班的路上没有摘下头套,是因为她是一个通过陪别人合影收三块钱两块钱的劳动者,虽然已经下班了,当她看到一个男的抱着小孩走过来,她又挥手,看起来是友好,其实她还想碰碰运气,想作最后一次努力,再多收一些钱。
在我看来,现实人生是童话的升级版,我们应该相信人生,人生中还有很多富有情意的东西在感染着我们,在感动着我们,还是我刚才讲的平民意识和同理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20:34 | 查看全部
小镇“黄毛”青年 
640.webp.jpg
这是一张欢快的照片,在山西一个小镇,我们遇到了一个“黄毛”。他跟我们聊天,看到我拿着禄莱相机,他很感兴趣,说:我认识,哈苏嘛!虽然他讲错了,我还是愿意给他打50分,他毕竟还报出了哈苏。
临别的时候,我给他单独拍了一张。他应该是当地比较时尚的人,他也说自己有在影楼干过的经历。这个动作是他自己做的,不是我教的啊。这样的动作他左右各做了一次,也是这个眼神更坚定了我觉得他在小镇时尚届的地位,用一个朋友的话来形容,这是“土洋土洋的”,我想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是谢霆锋。
我们还加了QQ,后来照片发出来,他说,你这个照片很耐看。我是在他一站好就开始往后退,我还是想拍全景,还是想拍到地面。这里讲到交流的问题了,很多人问我拍照片,跟你的拍摄对象交流吗?遇到反感、反对或反抗怎么办?在重庆的时候,有个大学生跟我讲得更离谱,有一次他在医院的花园里,夕阳下看到轮椅上坐着一个老头,他拍了一张,怎知被老头发现了,这个老头一下子就从轮椅上站了起来!那个学生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你跑啊!他的运气也太不好了,拍个老头儿在轮椅上,还站起来了。
夏天我的书在北京首发的时候,请到了贾樟柯做现场嘉宾,他也说他们在拍电影拍视频时,也是非常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在任何公共场合拍东西坚守四个字:绝不交流。
我说过一句话——“没有比摄影师到来之前更自然的状态了”。比如有些朋友到了一个古镇,穿着摄影背心,背着摄影包,生怕镇上的人不知道来了文艺界的。看到一个老头编草帽,他便开始交流:大爷,干吗呢?大爷说:看不到我在干嘛吗!他又问:家里几口人啊?最后发一支烟,其乐融融的时候,就说大爷拍一张照片吧,然后大爷就开始表演编草帽。
实际上你没有来之前,整个世界都是自然的,没有比交流之前更加自然的了。摄影是视觉优先的,你有触动,看到一些画面、光线和环境,触动你了,你拍就可以了,不用把这个东西破坏掉。
别人问我有没有遇到过危险,我觉得这就是社会经验,要经过训练。秘诀?第一,隐蔽。我在南方报业10年,其他部门的人在报社大门口遇到我,没人知道我是摄影部的。我不会把自己打扮成摄影师,要隐蔽,才有拍摄的空间。
第二个秘诀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摄影还是很讲瞬间的东西,以前一个摄影老师告诉我,我们1秒可以做很多事情,拍照只用1/125秒,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把相机立刻装回包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21:54 | 查看全部
无头将军
640.webp.jpg

这是在河南拍的,我把这个照片取名叫做《无头将军》。当时我在一个地方住着,看到天气预报说要下雪了,我就在那儿住了三天,想着去哪儿拍,能不能找到一些雪让画面变得更好的地方,瞎撞到了一个破庙里。
在视觉上,我感觉他比较吸引我的是雪下到他肩膀上的时候,画过画的人可能知道,像是一种高光的感觉,像是白色的月光照下来,照在他的肩头,突出了他“无头”的状态。
这样一个雕像,他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文化的东西。我有好几次展览想拿他来做海报什么的,现在头是空的,你无法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我跟他再也无法对视了。我们的文化已经到了这种窘境了。
可能早在一千年前,这个无头将军就已经在这间破庙的墙角里,现在他永远回不去了,当我看到他在冷风中向我抱拳示意的时候,我一下子变得很难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3:23:51 | 查看全部
颓圮的墙
640.webp.jpg

从这张照片开始,我拍安静的东西变多了,也开始拍地面。我认为地面是让这张照片变得三维的东西,要不然就很扁平。我后来再去这个地方,整个坡上已经长满了草,种上了树,今年再去看,整个树把这个墙都挡了。
我后来总结了一下,作为一个摄影师还是要勤勉,如果不勤跑腿不行,如果不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观看和感受的面和量不行,如果不多拍,很多状态会很快地过去。摄影追求三个字——“要有量”。
现在摄影越来越普及,你在街上截住100个人,可能90个人身上有拍摄工具。你站出来说我是职业摄影师,别人肯定要问你凭什么说自己是职业摄影师,答案是:我做艺术。再问一句,你凭什么说你在做艺术,答案是:我在做与我有关的事情,我在观看记录着我看到的这个世界,我在用照片发表着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所以要勤快,要坚持。我有一句话,很糙,但话糙理不糙——再牛逼的理想也抵不过傻子一样的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