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抗日战争胜利后,争夺东北成为国共两党重中之重。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产粮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共血战四平,东北联军付出惨重代价。四平失守,国民党军队长驱直入,直抵松花江,东北重镇哈尔滨近在咫尺。林彪已经决定放弃哈尔滨,出人意料,国军竟然止步不前,并且很快撤兵。林彪有了喘息之机,当然,国军情报不准,如果国军知道林彪准备放弃哈尔滨,到嘴的肥肉绝不会吐出。国军为何突然撤兵,止步于松花江?从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分析,至于哪个原因最重要?朋友们自行判断吧。摘录全文如下:
1,过于自信。但是老蒋对于共军的生存能力和造血能力是很清楚的。即使在共军实力还不如一省军阀的时候,老蒋就把共军当成头号敌人,而且最想把共军彻底消灭的就是老蒋。
2,怕白崇禧的势力过大,不易控制。当时白崇禧虽然是东北最高长官,但是军队实权掌握在杜聿明手中,而杜聿明是老蒋的人。也就是说桂系在东北是没有多少势力的。
3,怕引起苏联的干涉。后来的朝鲜战争苏联的表现说明苏联此时并无意直接军事干涉亚洲的事务,况且朝鲜战争时苏联国内已经恢复了很多,斯大林的政策重心也是欧洲以及国内重建为主。
4,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调停或威胁。美国的话对老蒋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吧?美国是实用主义,不可能因此彻底抛弃老蒋。还有一个例子,三年后,历史的巧合使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百万共军陈兵长江江北,当时苏联一再要求老毛不要过江。而老毛就没有听从斯大林的要求而挥军南下,最后达到了目的,也没因此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5,东北国军出现困难,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由于北满面积广大,老蒋怕孤军深入而重蹈当年四次围剿失败的后果,使得本已获得的巨大胜利打折扣。因而老蒋想分两步走,既然已经占领了南满以及满洲国首都长春,就应该先保住既定成果,清剿南满共军,再徐徐北进,结果弄巧成拙。我认为这应该是最主要的一个理由,但是也有问题。当时东北国军是有困难,而且东北面积广大,幅员126万平方公里,30万国军也确实有点儿少。但是当时东北共军应该比东北国军更困难,连最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都没有。即使兵力不足,老蒋也应该从关内调兵东北。自袁世凯之后,东北已与中央分裂、半分裂了三十多年之久,可以说是一个真空地带,就看谁占了先机了。东北重工业的价值不必多说。即使在关内暂时吃一些亏也值得。老毛说过,即使把内地的解放区都丢了,只要有东北在,我们就有取得胜利的机会。而老蒋既然把最精锐的印缅远征军调到东北也说明了他对东北的重视。
当然,现在看历史都是马后炮,而且当事人作决定时也不可能什么都考虑得到。那么大家觉得老蒋下令止步松花江最主要的原因是上面哪一条?或者还有其它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