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下的象牙市场
由于1980年后非洲大象数量急剧减少了50%以上,国际社会因此出台了禁止象牙交易的禁令,非洲大陆部分地区的野象数量才慢慢停止下降。但价格飞涨的牙雕市场使得非法捕猎日益猖獗,据统计,目前每年仍然有大约4000头大象被象牙贩子非法猎杀。在市场中也存在私下交易的现象。
人类对象牙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埃及就已经使用象牙制作雕刻首饰、梳蓖和器皿。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象牙器物的制作了。在民间,象牙一直被认为具有避邪、吉祥的寓意,或认为与佛教相关。
上世纪90年代,象牙雕刻归类为文玩杂项,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近年来,由于市场对象牙的需求引发大象物种濒危,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限制象牙制品交易,当代象牙制品也只有极少数正规渠道的工艺品可以合法交易,其他方式甚至观光带回均有触犯法律的风险。2011年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出紧急通知,象牙、犀角和虎骨属于国家禁止贸易对象,不得作为拍卖标的,国内拍卖行随即撤拍相关材质拍品,火爆的象牙、犀角拍卖戛然而止。
据了解,在西伯利亚冻土地区出土的猛犸象牙中有超过90%最后都被销往中国。近两年,猛犸象牙受到藏家爱好者的追捧,市场火热的同时也滋生了造假的出现。“许多仿真、高仿的猛犸象牙制品也都具有象牙特有的纹路,所以不能盲目地凭纹路来判断是否为象牙制品。”邓曙光提醒购买者。
猛犸象牙的收藏和普通象牙一样,需要细心呵护。象牙制品对温度、湿度等极为敏感,因此在拜访、把玩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都要严格控制。邓曙光提醒收藏者,象牙制品在摆放过程中一定要在摆件的旁边放上水或者用保鲜膜包裹起来,以达到防止象牙因干燥而出现开裂的现象。尽管十牙九裂,可是细心保存才能长久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