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成本对标之后
46加38,究竟意味着怎样的差距?
近期,股份公司与同行对比铅冶炼车间加工成本,得出以上数据。同口径加工成本相比,粗铅高出同行46元/吨,铅电解高出同行38元/吨,46加38计算的结果也还是两位数,但对于27万吨粗铅、40万吨电解铅来说,影响却是巨大的,同比直接减少了2700多万元的利润!
差距是压力,也是动力。股份公司当机立断:采取一切措施内部挖潜,缩小差距!在12月4日生产例会上,总经理赵乐忠给各位厂长下达了一项任务:20日前拿出降低成本的措施,目标为成本下降3%,力争下降5%。12月16日—18日,由人事企管部组织,总经理赵乐忠先后四次主持召开降成本专题会,由各生产厂分析1-11月的成本构成,汇报2015年降低成本的重点项目及详细措施。为求实效,会议采取分批次、多层面的形式,即熔炼厂、直炼厂和精炼厂三个铅系统为第一批次,贵金属冶炼厂、综合回收厂和氧化锌厂三个综合回收系统为第二批次,合金公司、再生铅厂和原料厂为第三批次,制氧厂、动力厂和冶金机械公司三个服务单位作为第四批次。在参会人员安排上,包括厂长、副厂长、生产科长、工段长、会计和负责材料及备品备件管理的各层面人员。每个参会人员都做了充分准备和详细发言,在细致分析、深入讨论、合理归纳之后,一项项可行的措施被确定下来。
降低材料消耗是控制成本的重点。通过数据统计,将材料消耗中占比在前10的大项单列出来逐一分析,确定的降耗措施包括:重新摸索打渣剂、火碱、硫磺渣等辅料的最佳投入比例,尝试更经济的替代方案;完善润滑油、备品备件等物料的领用审批流程,跟踪使用效果,杜绝浪费;与市场对比锅类、机加工件的性能、价格、质量,采取备件寿命及质量承包制,对冶金机械公司建立内部质量追溯机制;对现有废料进行分类评估,修订激励政策和认定办法,引导维修方、制作方及使用方将修旧利废落到实处,并从源头上减少“废料”的产生;规范内部机加工件制作流程,实现有计划的批量制作,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内部使用成本;关注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及时提出采购建议,协助供应部门实现高性价比采购;加强电气及机械维修材料的管理及使用,争取总额降低10%以上。
降低能源、动力消耗成为各生产厂共同的选择,措施包括:铅系统保持稳定连续作业,加大处理量;引进合作方,在制氧厂实施节电合作项目,降低氧气成本;整合水资源,从源头上减少废水产出量,力争整体供水成本下降5%以上;实施系统改造,减少污泥产出量,降低环保成本;探讨在工艺上缩短铋生产流程,提高回收率、减少消耗等。
总经理赵乐忠最后强调,降低加工成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必须经常把成本的各个子项逐项过滤,从细节管理入手,哪怕论分减,产量基数大了,效益也是明显的。
2014年临近尾声,我们降低生产成本的号角已然吹响…… (刘海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