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下班的路 煤矿工人在幽深的地心深处的岗位上,挥洒激情汗水采掘温暖光明时是那么的坚强豪迈,可是,每当完成当班工作以后,疲惫的他们回家的步伐又是那么的急切,是那么急切地想走出井口享受温暖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矿区景色、走进温暖的家门、品尝可口饭菜、接受亲人关怀,那种的迫切心情是外人无法体会的。
宝鼎矿区开发建设50年以来,矿工在井下下班的路经历了由坎坷到畅通、由艰险到安全、由沉重到轻松的发展过程,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矿区开发建设50年以来的进步和变化。
1964年10月,宝鼎矿区吹响了修复小宝鼎煤矿巷道的号角。那时,巷道低矮、潮湿、闷热、空气稀薄,片帮、垮塌、冒顶等事故经常发生;巷道的路面积水深、乱石多,泥泞不堪,坑洼不平;大家工作全靠手抬、肩扛、背驮,体力付出巨大;吃的却是盐拌饭,喝的却是泥浆水,营养状况可想而知。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豪迈的第一代建设者们,仅用28天,就修复主巷道130米、副巷道60米、回风巷道120米,形成了基本的生产系统,每天可以出90吨煤,保证了501电厂的发电用煤,从此,攀枝花建的设史翻开了厚重的第一页。
那时,下班出井的路近啊,近的用眼就可以看得见井口,但是,矿工们再苦再累,也只有步履艰难,小心翼翼地往井口挪,稍不留神就会跌倒在泥泞不堪的巷道里。矿工们下班的步伐是那么的沉重!下班的路是那么的崎岖、坎坷和漫长!
此后的30多年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矿工们先后取得夺煤保铁、夺煤保钢、三通一住等战役的胜利,宝鼎矿矿区先后建成了龙洞矿、太平矿、花山矿、沿江矿、大宝顶矿,生产能力逐步提高;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逐步应用,矿工们的安全保障越来越高,工作强度和体力付出逐渐降低;随着生活设施逐步建成、改善、完善,原来的不毛之地逐渐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百里矿区。
职工在井下上下班也不再单纯依靠步行,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乘坐井下人车。但是,随着巷道逐渐向地心深处延伸、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延时靠点、运输巷道和人行道无法完全分离等原因,上下班的工人一旦错过井下人车运行时段,依然只有依靠步行上下班,特别是下班时,疲惫的矿工背着工具、材料、配件走水平巷道还可以咬牙坚持,走下山巷道时只有连滚带爬,要是攀登上山巷道,那种一步一歇,满头大汗、疲惫不堪的滋味真的难以忍受。一些职工为了省一点体力早一点下班出井口,就滑铁道、坐皮带、爬矿车、坐溜子,有的职工还因此付出血的代价,尽管企业三令五申,类似违章事故还是屡禁不止,不是矿工不知道安全的可贵,也不是矿工不知道珍爱生命,而是回家的路太远了,他们太累了,回家的心太急切了。
近年来,攀煤公司全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建设,保证职工安全劳动、体面劳动;顺利完成沉陷区和棚户区治理,让职工职工家属逐步实现了安居梦;兴建休闲娱乐场所、增设文体设施、大力绿化厂矿环境、举办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创建和谐矿区,让职工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职工上下班的路也变得宽阔平坦而舒适。由于,综采、综掘的普遍使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人行巷道和运输巷道的分离,矿井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上下班的时间得到了保证,下班时再也不用急三火四地赶人车、连滚打爬地走下山、气喘嘘嘘地爬台阶,而是轻松地走在下班的路上。两帮镶嵌着明亮的瓷砖的巷道整洁而宽阔,踏着轨道两旁铺设的整齐地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巷道顶端整齐的照明灯的指引下前行,耳朵里听着防爆广播定时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欣赏图文并茂的井下文化长廊,在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明亮宽阔的架空乘人索道(俗称“猴车”)候车点,依次坐上稳定运行的“猴车”,悬挂在顶端的安全警语灯箱提醒着职工时刻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十几分钟后“猴车”就将矿工们运送到了下车点,职工只需步行几十分钟就能够到达井口,巷道里留下一阵阵矿工的爽朗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