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作为黄金矿山要建设现代化一流企业,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引导行业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工业化和信息化对我们黄金矿山企业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许多企业一直在致力于这两项工作的深耕细作。但在笔者看来,黄金行业的“两化”有余而“融合”不足。没有“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就像两张皮在各行其是,形成不了协作发展能力;没有“深度融合”,内部消耗无休无止,企业发展的联动性和高效性就不能充分发挥。
    可以发现,我们大多数黄金矿山企业在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工业机械化建设从来都没有停下过步伐。比如从井下的人工扒渣到装岩机、扒渣机的运用,再到铲运机、凿岩台车、反井钻机、运矿卡车等大型设备的运用,人工体力的劳作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见工业化带来的变化和成效是巨大的;同时,信息化建设也从最初级的局域网架构、无纸化办公,到现在的物资、人力、财务、资源、安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等等,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枢神经,为企业高效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能支撑。可以说,我国黄金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一刻都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两化融合”是工信部近年来在全社会各个领域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尽的主旨描述和工作部署。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有前瞻性的黄金企业将“两化融合”建设写进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理和财力。然而,在“两化融合”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往往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却遭遇一部分企业员工,甚至是高素质的员工的惰性对抗,即便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革命性的优势,而他们却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定性来维持当前工作开展。
    究其原因,“两化”融合度的不够一方面除了技术和设备对员工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维护保养复杂之外,再就是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两化融合”建设是一项繁杂而又持久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愿景、目标、管理模式、文化等等的融合。如果没有一群高素质的执行者,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没有整体联动的文化渗透,就不可能有“两化融合”的深入有效推进。当前,由于矿业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生产经营这方面,再加上“两化融合”建设初期带来的成效很难一下子体现出来,造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不够,渗透不深,成效不大。
    由此看来,在全行业都处于低迷时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企业自身变革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变革中核心作用。黄金矿山企业当前首要任务是着手对员工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以骨干员工和技术尖兵组成基层“两化融合”的实施载体,形成引导学习辐射的格局;其次,重新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的互补,提升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汲取和融会国家工信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推行具有企业管理特色的“两化融合”标准和考核体系;第四,提高企业的机械和电气装备水平,淘汰一批产能和性能不足的基础装备,解决好工业化不足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变革的当前。我们此时应该借助国家推行“两化深度融合”带来潜能和机遇,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力争在现代化进程中再进一步、更胜一筹,为企业迎接下一轮黄金市场的崛起奠基。(黄国强  曹正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