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6|回复: 1

“每户1吨煤”不如“少送1吨煤”

发表于 2015-1-15 15:08: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年关岁尾,各地政府集中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的工作又开始了。打开报纸电视网络,有关领导带头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开展某某行动作出部署要求、又有多少万群众享受到冬天里的温暖等报道比比皆是。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去年就向290万贫困农牧民每户发放了1吨煤。(新浪网)
        在为这些困难群众“雪中受炭”感到欣慰的同时,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年复一年都在走访慰问,除了送煤送粮送钱,有没有更长远更治本的办法?有没有采取过一些帮助他们脱贫解困的措施?笔者认为,“慰贫”不如“问贫”,“每户1吨煤”不如“少送1吨煤”。在“经济新常态”下,扶弱济困这项工作也应该有点新变化、有点新起色了。
  以报道中提到的额尔古纳市前进村农民谢英敏为例,“前几年种地赔了4万多元,今年儿子考上了大学,1万多元的学杂费全靠一家人东拼西凑。”种地怎么会赔钱?他今后还会不会因为种地而赔钱?这个地区还有多少像谢英敏一样种地赔钱的群众?在笔者看来,搞清楚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应该比发放1吨煤更为重要。
        目前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较以往而言不能说是天翻地覆,但也可以用衣食无忧来形容了。取消了各种税赋,种粮有补贴,许多地方都实现了机灌、机械化收割种植,倘若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依靠自己的勤劳,保证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还是可以的。近几年没听说过额尔古纳市经历过什么大的灾害,一个贫困地区的农民,几年来种地竟然赔了4万多元,这说明了什么?入不敷出甚至亏本,有许多种可能。比如,作物选择不对,种植方法不对,销路不畅,助农富农措施不配套等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农牧民自身观念落后甚至不够勤劳的因素。有媒体曾经报道,西部地区某贫困县,困难户把国家资助的种子拿来换酒、种免宰掉下酒,年复一年地向国家伸手要救助。这样的事情,杜绝了吗?
        说到观念,笔者想列举一个家乡的真实例子。我们县地处沿海地区,北部丘陵土质差水文差,农民生活多困苦,南部沿海滩涂多,农民出海、养殖多富裕。有一次我们开车路过北部一个农村,在本地政府工作的同学指着不远山上的几处破旧农房,说“这些人就该让他们穷死”。为什么?因为那个小山村只有不到10户人家,缺地少水,无矿无林,政府动员他们搬迁到山下周边平坦地段,或者在山下一级公路旁边建一批网点做点买卖脱贫,但他们就是不肯!搬迁可以,要在乡镇驻地建房子、建网点!动员他们种点苹果、板栗、核桃等经济作物吧,可他们还是不肯!说是不愿受那个苦、浇水要靠肩挑多累!“每年我们机关干部都要爬坡越岭去慰问,说实话我们真的不想去。可是他们收入低啊,属于贫困户。”正是这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陈旧观念、“故土难离”的狭隘观念、“坐享其成”的懒人思想,造就了这样一批现实版的贫困专业户。“救急不救贫”的古训,倒也有一定的道理。
        说到勤劳,笔者很敬佩安徽、河南、四川等地的农民,这些被称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民兄弟,在农闲之余到陌生的城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方面助力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劳动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摩托汽车、供孩子上大学。不仅建筑工地、城市绿化、海上养殖场有他们勤劳的身影,在农贸市场、餐馆、浴池里他们也都在努力地挣钱生活。安徽阜阳地区有个“搓澡工大县”,东北、华东地区的许多公共浴池里都有他们的同乡。“三个月就能挣一万”、“搓澡搓到手抽筋”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写照。鲜闻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农民到沿海地区从事这些繁重的劳动。与其坐在家里等政府送煤炭,怎么就没想到过到外地搓三个月的澡呢?
  东北地区的豪爽汉子冬天窝在屯子里喝烧酒、打麻将,因为他们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每年能有几十万的收成,他们在享受收获的喜悦、享受生活。来自西南地区的男女老少挤破车厢集体回巢,年复一年经历“春运”带给他们的烦恼和幸福,只为了鼓着腰包回家过年、享受团圆之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不是坐等1吨煤,而是走出封闭、走出狭隘、走出懒惰。作为地方政府,似乎也应该多想一些治本、对症的好办法,比如科学指导种植、扶持发展特色作物、有序开展土地流转、组织劳务输出等等。如果到明年看到当地政府通过脱贫致富“少送了多少吨煤”,倒不失为一条好新闻。
( 于海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15:18:01 | 查看全部
笔者认为,“慰贫”不如“问贫”,好文章哈论述有理有据有例子,受益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