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5|回复: 4

[深圳杂谈] 读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的深意所在

发表于 2015-1-16 07:52: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制权责清单是深圳政府“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同时,权责清单也是深圳人厘清政府职权的“神器”。昨日,深晚记者从市编办了解到,全市32家市直部门权责清单已编制完成,共梳理出行政职权事项5326项,其中有行政处罚2725项、行政许可293项、行政强制504项、行政裁决8项等。(详见A12版)

这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负面清单”,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不能管什么,就此明了清晰,向全社会公开。无论是企业、普通市民,都可以从这份清单当中,了解自己的应享权益,更读懂深圳“自我革命”的深意所在。

按照政治学的最基本常识,政府所拥有的种种权力,被视作民众与政府签订权利让渡契约后,政府服务功能的具化表现。是否为民众权利服务,成为检验政府权力正当性的首要标准。公布政府的权责清单,就是同步提供民众的“权利清单”,让民众清楚知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可以据此有效使用权利制约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力,如此就成了对等性契约,也才具备了契约所需的“违约必惩”功能。

其实,包括数千项内容的权责清单 ,是“对外”也是“对内”。即权责清单所陈列的所有内容,必须成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执行公务时主动比照的权力自觉,也是上级部门对下级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时的依据所在。权责清单更多地体现为政府自律。

公布权责清单,恰恰反映出深圳对不断完善政府绩效监管体系的自信,权责清单一方面要借助“公诸于众”的外在压力,来强化政府公务员及各个部门的职责规范,也同期保障了民众的异体监督权利。以后,再有清单之外的越权行为,市民可以据此大声说“不”,还可更进一步,拿着权责清单进行问责。对于公众来说,他们无须像背书一样牢记权责清单的上千项内容,而只需拥有一项权利足矣———一旦感觉在与政府机构打交道时遭遇不公,有权进行投诉,有足够的维权途径保障自己的权利不落空。政府设立的专门监督监察机构,在接受市民投诉后,可以按照明晰的清单内容一一检查,最终得出结论:被投诉的职能部门是否违反规定、违反哪些规定,应予以何种处罚。权责清单在此时就发挥了其最大效用。

市民的权利受损感觉可以是“模糊”的,但政府的权力监督体系必须是真实的、细化的。检验职能部门日常行为是否符合权责清单是政府职责。权责清单如同一扇窗口,解决了以往的信息不对等,让市民对政府运行职能以及边界划定的知情权得以强化。通过清单,政府则以既开放透明又科学合理的程序设计,来接纳、汇集公众对自身运行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审视,倒逼从各个职能部门到一线公务员的服务绩效提升。

由此,深圳必将迎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全面优化和提升,也能为广大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顺畅有序的制度软环境,其长远功效无可估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7:54:53 | 查看全部
编制权责清单拟取消转移一批职权事项

2.jpg
市民正在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3.jpg

编制权责清单是深圳政府“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同时,权责清单也是深圳人厘清政府职权的“神器”。

记者昨日从市编办了解到,全市32家市直部门权责清单已编制完成,共梳理出行政职权事项5326项,其中有行政处罚2725项、行政许可293项、行政强制504项、行政裁决8项等。

关键词

阳光运行

职权事项统一集中到网上办事大厅发布

清理行政职权编制权责清单,是深圳2014年的改革计划。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32家市直部门权责清单终于出炉,深圳终于可以摸清全市行政职权的“家底”了。

经统计,纳入清理范围的32家市直部门共梳理出行政职权事项5326项。其中,明确保留的行政职权事项,各部门已陆续在部门网站公布,拟调整的行政职权事项也已三次征求意见,将于近期按程序提交市政府审议。同时,福田、龙岗、罗湖三区已向社会公布全部权责清单,宝安区已公布部分试点部门清单,其余各区也已进入最后的审核阶段,预计2015年上半年可全面公布。

透过权责清单,市民可以清楚了解到每个部门行政职权的类型,找到相应的办事部门,详细了解每个职权事项的法律依据、条件、材料、时限等信息,清楚掌握办理程序和权力运行过程。而且权责清单公开后,部门的权力范围、职责分工、办事流程等均一目了然,需严格按照清单内容行使权力,政府不能想当然的随意而为。

阳光是权力最好的防腐剂。市编办透露,权责清单审核工作完成后,将及时组织各部门在网站公布职权事项、权力运行流程图,并统一集中到网上办事大厅发布和运行,实现社会公众对权力的监督。

关键词

改革效果

彻底消除审批管理“灰色地带”

在此次编制权责清单过程中,市编办、市法制办牵头抓总,在清理范围上力求做到全面。其中首先保证行政职权全覆盖,将行政职权确定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10类。此外,保证行政主体全覆盖。纳入清理范围的既包括市、区、街道三级所有具有对外职能的行政机关,也包括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实施公共事务管理的事业单位,确保不留死角。

市编办介绍,在审核论证权责清单阶段,重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深圳通过调整行政许可、直接取消和转移给社会组织或转为其他职权类型等方式,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确需保留为行政许可的,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的建议,力求在清理后杜绝以“非行政许可审批”之名行“行政许可”之实的现象,彻底消除审批管理“灰色地带”。

深圳从源头上全面梳理行政职权,每个部门的所有职权事项均以目录表和登记表的形式清楚列明。这两张表将所有职权事项的具体要素(名称、依据、条件、材料等)予以明确,较好地解决此前各部门除行政审批事项外没有法定目录、权力“藏着、掖着”等问题。

在防止部门揽权方面,深圳也是下了功夫,进一步加大了职权事项精简力度。在2014年11月出台转变政府职能事项目录、调整189项职能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简政放权,拟取消一批职权事项。

同时,深圳还进一步加大了职权事项转移力度。通过编制“三个目录”,即编办负责的转变政府职能事项目录,民政局负责的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目录,财政委负责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加大向社会放权的力度,拟转移一批职权事项。

关键词

未来计划

动态运行权责清单

深圳改革的魄力历来没让深圳人失望。此次在围绕压缩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等方面,深圳也加大了改革力度。目前,共有316个职权事项减少了办理环节386个,394个职权事项减少了办理时限3591个工作日,330个职权事项减少了申请材料348份。

缩短办理时限方面,市发改委优化社会投资项目管理,核准项目平均办理时限4.7个工作日,仅为规定办理时限8个工作日的58%。在简化材料方面,对于本部门核发的证书、证明等,绝大多数部门已不再要求提供复印件,由部门自行核对。

此外,各区也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高效便民举措,比如福田区通过大数据信息共享,实现了辖区户籍居民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孕期检查计划生育证明“三证”同办。下一步,市编办等将以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为引领,继续推进政府清单体系建设,倒逼政府部门加大简政放权、加强依法行政,实现行政权力“减磅”、依法行政“加码”。

市编办介绍,今后将动态运行权责清单。依托现有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根据权责清单10类行政职权的划分,对事项目录、事项要素进行修改,并与网上办事大厅及时对接,实现数据同源、信息一致,使业务管理部门能够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对权责清单的实时修改、动态调整。同时,市民可以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查询、办理权责清单内的事项。

接下来,深圳将研究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以及职权事项调整审核程序,防止部门随意增减职权事项。同时,探索开展职权事项运行评价工作,适时选取与经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行政职权事项,通过实施部门自我评估、独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对其运行情况及存在必要性进行论证,提高调整清理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

◆问答

权责清单是什么?

清理行政职权编制权责清单,是深圳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要求的具体举措。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审批事项底数弄清,汇总形成中央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目录”,锁定改革目标,把这些项目拿到太阳底下“晒晒”,让全社会监督,这是推进整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起点。中央改革开始后,深圳也开始了自身改革。

为什么编制权责清单?

编制权责清单,有利于增进行政职权配置的科学性、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减少用权的随意性,构建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部门职能体系。此外,透过权责清单,市民可以清楚了解到每个部门行政职权的类型,找到相应的办事部门。

改革内容是什么?

权责清单将行政职权确定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10类,涵盖了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权利义务的所有具体行政行为。在具体编制工作中,落实清理范围的全面性、职权依据的合法性、编制过程中的开放性和审核论证上的重点性。(深圳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09:11:28 | 查看全部
厘清职权,简易办事,提高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09:11:43 | 查看全部
问好铁祥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4:47:46 | 查看全部
必须读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