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看望贫困生
                               邵世新
受妇联一个朋友的邀约,让我去乡镇拍摄一个从省里来的商会代表队,为一个贫困学校捐助的场景。朋友告诉我说,这个商会很有爱心,是直接找到省儿童基会的,说马上是年首岁末了,希望能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事情,这次,他们捐助了五万元,另外还有一些慰问品。 到了受捐助的小学,与商会的人会合,看到他们,内心突然感到格外亲切。亲切的原因,也许是他们弘扬的正能量,潜移默化中带给我的些许感动吧。 捐赠仪式比较简朴,在学校的操场上。让我一万个没想到的是,这个操场,竟然是土质的,这样原始的操场,说真心话,我已经有多少年没有看到了。 操场上拉了一个横幅,摆上了几只办公桌,算是主席台。小学生自带板凳,排成一排排坐在主席台前。比较惹眼的,就是128名学生全部戴着统一的黄色太阳帽。这个季节戴太阳幅,真的有些突兀。虽然我没看到太阳帽上的一行小字,显然,这好像是某个企业赞助的。 捐赠环节学校做的不错,大概早就接到了通知,所有程序都有条不紊:有捐赠的场景,有小学生与捐助人互动的场景,我拍摄最满意的是小学生表演的手语舞《感恩的心》,这些质朴的孩子,内心的那份虔诚与感动,我让这个摄影人在拍摄的时候,从镜头中也能洞察出来。 仪式持续近一小时。所有的程序结束后,我原想这次拍图已大功告成。因为我心里有底,好几个镜头,我抓拍的还算满意,上个报纸对我来说,易如反掌,而对她们,如果上了报纸,想必她们对这次活动也十分圆满。上报归上报,类似的场景我拍的太多了,即便发表了,对我来讲,也没有新鲜感,充其量是帮朋友完成一份工作而已。 我刚开始收拾相机,妇联的朋友对我说,先别忙,商会的人要去几个贫困孩子的家里走访一下。 这个“节外生枝”的活动,让我的眼前一亮。年末了,这类活动到处在搞,很难出彩,如果捐助人能和小学生家长互动,想必能拍出更感人的作品。 四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分散在好几个村子,如果要让捐助人每户都到,天黑前也完成不了,而且她们看望完,还要再返回省城。妇联的朋友和她们商量,最好分几个小组同时进行,这样,大大缩短了看望的时间,她们返城也早些时间到家。最后,她们同意了。做为随从摄影师,我当然和捐助人同车。 我们去的那个小学生的家,贫困的简直无法想象。 车子到了她家门口,一看是落了琐。问她爸爸妈妈呢?小学生说,妈妈早就不在了,说,她爸爸一定是在山上放羊。再问,放多少羊,说,三只。再一问小学生家里口人,说,四口人,姊妹三个,她是老二。 小学生的爸爸不在,门被锁上了。捐助人纷纷从门缝里看她家里的庭院。我也去看了,真的惨不忍睹:一间小平房,满院子是垃圾。一个靠放三只羊为生,而且每天必须为三个娃吃住食行着想的人,他该有多么难! 因为我只负责拍图片,叫不上捐助人的名字。 到这家来看望的捐助人来了三位,有位戴眼镜的,离小学生很近,她说话也比较亲切,用手摩着小学生的头:“小朋友,没事的,家庭的贫困,都是暂时的,需要什么,跟校长说,跟阿姨说。” 小学生听了这话,原本比较轻松的表情,一下子僵硬起来,好像满腹的心事,不想让人知晓。把头扭到了一边。 戴眼镜的捐助人,好像发现了什么,随即话题一转:“你们兄妹几个,谁学习最好啊?” 小学生立马转过头来:“我姐姐!”小学生一张口,露出了两只小虎牙。 气氛好转了,沟通也容易了。戴眼镜的捐助人说:“那你一定要向姐姐看齐,长大了,当个有用的人。” 小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最后,戴眼镜的捐助人帮她把新买的书包帮她背上,并送给了她一个红包。 小学生没有想象的泪花,她向捐赠阿姨露出的是纯真的微笑。 我站在一旁,目睹了这温情的一幕。相赠时间匆匆几分钟,我一直在一旁观望,竟然忘了拍摄。 我没有遗憾,因为我知道:最美的镜头,已摄入我的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