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证网讯 1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报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2015年度)中国资本[-0.95%]市场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华[2.63%]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先生在论坛上表示,在寻求中国华融国际化进程,发债感到有一点新的现象和压力。新常态下,国际投资者集中在几个方面纷纷提出质疑。此外,由于深圳佳兆业事件,国外投资者普遍对中国企业信心存在质疑。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赖小民:尊敬的黄达教授、陈雨露校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十九届(201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这次资本市场论坛主题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好。中国人民大学在吴晓求教授推动下召开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已经开了18届,这是第19届,很不容易,19年来伴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进步,资本市场论坛无疑起了一个很好的思想盛宴的推动。同时在这里产生了很多的重要的建议和为决策者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我对黄达教授19年来一直参加这个论坛表示充满敬意。老教授90岁高龄,应该是泰斗级,精神非常好,一直在这里指导我们这些资本市场发展开放。所以我们作为晚辈看到老教授身体非常好,一直在支持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我们实践者没有理由不把中国资本市场搞好。
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讲两个观点,第一当前新常态下正确的判断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加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第二提几点政策建议和想法。当前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复杂多变,充满挑战。我们仍然充满希望,整个判断是复杂多变,机遇挑战并存,商机陷阱同在。在此情况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能否寻找到新动力、实现新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可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关键。我认为中长期来看,经济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比如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红利必将更大程度的释放,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复杂程度较高,人力资本密集行业孕育新优势。城市化与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新趋势相结合,能释放出新的产业升级新动力,主导的居民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全球化加速推进,一批人口众多的新兴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特别是最近总书记提出非常著名的经济思想,新常态,谈到了速度的转化,质量的提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特别高度概括当前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速度的换挡期、结构振动期,前期的消化期。我们金融机构也有新常态,以中国华融为例,我们现在做一个传统业务向现代业务转型,向国内市场为主与加快国际化进程当中,加快中国华融IPO推进进程当中,我们同样存在新常态。
最近我到香港去,新年第一批我到香港去,寻求中国华融国际化进程,发债感到有一点新的现象和压力。华融最大一笔单15亿美元的债券,时隔半年我感到新常态的变化,有16家全球顶级投行为我服务。新常态下,国际投资者集中在几个方面纷纷提出质疑,我感觉到变化。第一全球经济在缓慢复苏过程当中,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全球经济一开年就带来一层阴影。美国原油一桶108块,跌破50块以下,这是新的动态,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
第二以俄罗斯、欧洲互相制裁与反制裁带动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全球一大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抗争在去年开始愈演愈烈,今年仍然是没有缓和的迹象。特别是卢布大幅度缩水,给当地经济,包括周边都产生了影响。这场制裁与反制裁,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紧张,这大家明显感觉到。由此给新兴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压力。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这些经济体国家普遍受到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目前我们处在一个经济新常态,连续六年的经济增长大幅度下行。去年这个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在7.4左右。全国人大会上定的是7.5,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投票,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7.5的目标很艰难,去年在7.4、7.5左右。连续六年最低,今年最近刚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克强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加大,定的7%左右。所以中国大国经济体当中已经GDP第二位了,我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市场跌宕起伏趋势在明显。这种情况下,总书记提出加大开放,加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包括外汇储备还有建立私募基金,400亿美元。我们主导亚洲开发投资银行在基础设施方面动用500亿美元,这两项接近一千亿美元。我们不一定把美元压美国买债券市场,动用更高的中国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寻找新动力大国的做法和举措。这一次我感觉出去第二个经济下行压力。
还有一个现象国外投资者普遍对中国企业信心在质疑。最近一件事深圳有一个房地产企业佳兆业过度解读了。国外投资者在路演过程当中上百个投资人对这个事件提出质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受到了重创,中国房地产企业将会带来一个新的变化的过程当中。所以他们对深圳的佳兆业的房地产最近出现的贷款发债违约事件提出相当大的质疑和不信任。主要是我们国内很多房地产市场都面临一些问题,佳兆业国际化竞争比较快,他和债券市场有紧密联系,牵动投资者的心不言而喻,可以理解。这三大事件我到香港对我这次发债影响比较大。我感觉去年上半年去香港资本市场相比,就有一种气场不足,债券市场非常低迷,像北京的雾霾一样,资本雾霾现象让人感觉很沉闷。
我带着16家投行团队元旦过后去香港,5、6、7号的时候投资人感觉不太踊跃,8、9号才有点峰回路转,这次我做了非常大的举措,发了全球S规则下的最大一单美元债券32亿美金。其中三年是6亿美金,3.6个利率,比去年多了一点,利率在增加。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去年退出来了量化宽松,下半年估计会加息,越往后走成本越大,压力越大。我为什么抢在这个时间窗口,开年第一天我去,所以这次去看了一下,价格基本上还是比较平稳,三年是3.6,五年我发了12亿,4.6%,十年我发了在海外最大一单十年金融债券,是14亿,整个债券利率4.6%。买卖扎进去,中国企业在香港创造了历史,留下了厚重的记忆。日本野村证券22亿,一开始告诉我按照这个形式发15、20亿都是很大一单了。这次我相信中国华融的实力,相信中国国有企业的实力,相信投资者对中国十八大以后对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经济的信心,也相信国有企业改革从长远来看还是有相信的。很大胆放出来32亿的量,包括搞了几十年投行的人没想到中国华融放了这么一大单的债券,第一次碰到这么一大单的债券业务,很过瘾,我们创造了历史。中国的企业还是有信心的,联络办主任张小民先生和杨建副主任请我吃饭,他们希望更多像华融这样的企业到香港发债,我们这次提振投资者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信心,特别是在对当前一国两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发债,走出去到香港IPO上市。因为华融在今年有一个在香港又要发一单最大的一单香港IPO上市,所以我这次为什么虽然做路演,做预热,也是打个前战。
这次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这是大势所趋,非常正确。也是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国际化的一个中国的步骤。中国华融这次发债券毫无疑问很轰动,发了最大一单,在亚洲、欧洲,是美国以外的全球最大一单在里边。提升了中国华融品牌价值和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中国华融忠实的一批客户群,他这次下订单投资者下了155亿美金。我看了欧洲投资主要看中国长期看好,十年的投资他看好。我这次花十年的成本,期限长,利率很低,5.6。我们企业一年成本平均6.7,外面更高,七点多,八点多,民间借贷更高。国外债券成本很低,期限很长,而且用起来很好用。这点我想在国际化进程当中非常有必要,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应该是转型的。从中国华融来说我们也是下面在国际化进程当中将要迈出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