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90|回复: 79

ctxz 老师对《灰心+失望--班组天地上稿为何这样难??》(见采编互动栏目)的回

发表于 2007-10-27 10:38: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看了许多朋友的帖子和楼主的建议,除了对许多朋友对平台的支持多说几声感谢外,感觉还有些话不得不说。

第一,据我所知,从来就没有优秀的稿件因与班组天地当期主题不对路就被枪毙的事情发生过,如果有这样的稿件,肯定就被夏老师当了本期或者下期甚至下下期主题了。从夏老师处理稿件的风格和习惯中大家应该能够看到,比如这期见报的主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3周前置顶的吧?错过的大都是那些可用可不用、没有明显不足却也缺少鲜明特色的稿件。

第二,从夏老师处理稿件的一贯思路看,如果不是报社命题,或者全总、中宣部指令,一般每期版面的主题都是从许多通讯员来稿中提炼,几乎没有先定主题后选稿件的情形。而且有的稿件,只要主题新颖,文字乱七八糟夏老师也不放弃,不惜豁出时间和精力从头到尾改写,然后署上通讯员名字刊发。我和许多来平台的朋友,都曾是夏老师严谨编辑作风的受益者。

第三,就是想说楼主要求班组天地也就是夏老师承担帮通讯员向各栏目和版面推荐稿件的说法我觉得有些过分了。我们不能因为夏老师开了平台,在稿件上可以帮大家就进一步提出更多要求。因为,开这个平台、给大家设投稿通道不是夏老师分内工作,这都是夏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工作之外帮大家的,所有花费和投入都是夏老师想办法或者自己掏腰包的,而且帮通讯员点评稿子等工作,既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任何奖励,也不是报社的要求,我们有什么理由还要求夏老师承担更多本来不属于她分内工作的事情呢?如果为通讯员做了这么多工作的夏老师还要承受个别人的不满甚至指责,那么,对绝大多数的从不这样抛头露面、甚至根本不会搭理你的编辑们又要做何评说呢?楼主又会有何脾气呢?

更何况,报社的各个部门、各个版面也都是各自为政的,而且跟班组天地是平级的,夏老师能把自己不用的稿件“推荐”给其它部门和版面吗?那样的话,人家又将会对夏老师有何想法呢?现在夏老师凭着自己的私人关系和影响力,争取尽力帮通讯员多创造些机会和途径了,比如陆续设置其它版面或者报纸的投稿通道,告诉更多的编辑来平台挑选稿件等等。个别人如果还不满意,完全可以自己去找有关编辑,找你认为满意的门路,大可不必在此发牢骚啊!这里本来就是班组天地的专用投稿通道,可以跟任何版面或者媒体无关的,难道这还有什么错吗?

第四,夏老师常告诫我们平台的工作人员,要对所有通讯员一视同仁,要向有才华、有能力的通讯员多学习,几个月来,我们的确看到这里有许多通讯员中的精英人物、大腕儿让人佩服,比如顾永强、刘浩军、张先锋、李启恩、王兰英、毕爱学、谷文生、于丁兵、赵则阳、王俊、王克礼、吕清山、高惠民 、张林、谢玉文 、汪峰、张耀杨 、李明航、赤堰 、方向、张静 、栗振国等,还有许多我一时叫不上名字来的朋友,大家在这里相互学习,共同改稿,彼此理解、体谅,感觉真的很好。为何就有个别人不能融入其中呢??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呢?是不是应该多些反思、少些抱怨呢??

第五,夏老师常说,输什么不能输人品,教给平台工作人员做事要先做人,我觉得这话用来自勉也可以用来勉人,许多朋友不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平台的吗?记得好像高惠民说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意思是说来这里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的意思远大于发一篇稿件,我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人真的很智慧,因为他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

说了这么多,都是有所感而发,哪里说错了,请朋友们批评!



向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夏老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49:52 | 查看全部
肺腑之言,坚决支持! [s:101]  [s:101]  [s: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51:53 | 查看全部
[s: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51:58 | 查看全部
向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夏老师致敬!
[s:101]  [s:101]  [s:101]  [s:101]  [s:101]  [s: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0:53:28 | 查看全部
谨记教诲,慢慢体会,赶快反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1:35:00 | 查看全部
力挺!!!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进步的更快!!!
[s:126]  [s:126]  [s:126]  [s:126]  [s:126]  [s:126]  [s:126]  [s:126]  [s:126]  [s: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1:52:30 | 查看全部
说得好,也是以正视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1:59:58 | 查看全部
是啊,报社每个版面都有自己报道的主题和侧重点,更何况每个编辑的好恶和口味也都不一样,自己看上那个版面,就应该主动去寻找这个版面的沟通渠道,不能又想让自己的稿件见报,又不想花费气力,甚至竟然抱怨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的编辑,责怪人家工作没做到家,没为你的稿件牵线搭桥,这的确不合适。别人的稿件能够多次、反复登上班组天地,而自己的稿件投了多次却没有音信,要是我,就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第一,检查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是不是没有摸清投稿途径。因为这里栏目众多但是投稿通道却是一个独立版块,要是想给班组天地投稿,必须要把稿子放到投稿通道里,如果还不放心,就要主动与投稿通道的版主联系,从版主那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刚才我去投稿通道看了一下,好像没有熊红莲的稿件啊?
第二,看看自己拿出的是不是优质稿件。自己觉得自己的稿件好,那不行,要让大家都觉得你的稿件不错,你的稿件才有希望。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征求大家的意见,让朋友们都来帮你看看稿件的优劣,看看人家顾永强、李启恩、张先锋、丁于兵等老师吧,自己的稿件都已经写得很好了,还那样谦虚地征求大家意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稿件,相比较之下自己要反思,这种精神自己有吗?这种学习力自己有吗?如果没有,现学也来得及吧!
第三,要研究自己想投稿的版面的特点要求,也就是说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还不清楚人家需要啥,就当当当地向人家开炮,一炮不中反怪人家靶眼小。这里先不说夏老师是个很照顾通讯员情绪的老师,一般都是根据通讯员稿件定主题,就是人家编辑先定主题后选稿,你也无可厚非。舆论可以先行、可以导向、可以引导,这有什么错吗?不合自己的好恶就发牢骚,什么灰心啦,失望啦,说这些有什么用啊?能左右编辑的思维吗?你要是中宣部肯定行!
第四,如果你不能改变你是通讯员、人家是编辑,你的稿件必须通过人家的劳动才能见报的现实,那么,你就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编辑的思维,去琢磨人家的特色和需求,力争尽快提高上稿率。不了解情况、不负责任的话尽量少说。我的意思不是不让你说话,而是劝你要用头脑说话而不是用情绪说话。用头脑说出的话引人思考,用情绪说出的话除了让大家看出你在发泄心头火之外,还能有别的意思吗?再说了,这么多人都在劝你、帮你,你如果依然不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的话,那你真是有必要找个角落去灰心、失望去了。
凡事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果你是编辑,你能做到像夏老师这样对待通讯员稿件吗?
最后还想提醒熊红莲同志,隔行如隔山啊,哪一行都有自己的做事规则和原则,也叫行规吧,如果自己想把人家这个行业的行规修改一下,那你应该先了解搞搞清楚然后才有发言权,不要想当然地说话。既然你写了10年新闻稿就应该知道,编辑给通讯员打电话指导稿件的修改这种事,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常有,可是你也别忽略一个前提:这个稿件必须有修改价值!!的确值得编辑这样去做。谁也不会进行无效劳动,对一篇没有多大价值的稿件,编辑们会这么做吗?自己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3:03:1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7楼香山红叶于2007-10-27 11:59发表的  :
是啊,报社每个版面都有自己报道的主题和侧重点,更何况每个编辑的好恶和口味也都不一样,自己看上那个版面,就应该主动去寻找这个版面的沟通渠道,不能又想让自己的稿件见报,又不想花费气力,甚至竟然抱怨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的编辑,责怪人家工作没做到家,没为你的稿件牵线搭桥,这的确不合适。别人的稿件能够多次、反复登上班组天地,而自己的稿件投了多次却没有音信,要是我,就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第一,检查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是不是没有摸清投稿途径。因为这里栏目众多但是投稿通道却是一个独立版块,要是想给班组天地投稿,必须要把稿子放到投稿通道里,如果还不放心,就要主动与投稿通道的版主联系,从版主那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刚才我去投稿通道看了一下,好像没有熊红莲的稿件啊?
第二,看看自己拿出的是不是优质稿件。自己觉得自己的稿件好,那不行,要让大家都觉得你的稿件不错,你的稿件才有希望。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征求大家的意见,让朋友们都来帮你看看稿件的优劣,看看人家顾永强、李启恩、张先锋、丁于兵等老师吧,自己的稿件都已经写得很好了,还那样谦虚地征求大家意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稿件,相比较之下自己要反思,这种精神自己有吗?这种学习力自己有吗?如果没有,现学也来得及吧!
第三,要研究自己想投稿的版面的特点要求,也就是说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还不清楚人家需要啥,就当当当地向人家开炮,一炮不中反怪人家靶眼小。这里先不说夏老师是个很照顾通讯员情绪的老师,一般都是根据通讯员稿件定主题,就是人家编辑先定主题后选稿,你也无可厚非。舆论可以先行、可以导向、可以引导,这有什么错吗?不合自己的好恶就发牢骚,什么灰心啦,失望啦,说这些有什么用啊?能左右编辑的思维吗?你要是中宣部肯定行!
第四,如果你不能改变你是通讯员、人家是编辑,你的稿件必须通过人家的劳动才能见报的现实,那么,你就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编辑的思维,去琢磨人家的特色和需求,力争尽快提高上稿率。不了解情况、不负责任的话尽量少说。我的意思不是不让你说话,而是劝你要用头脑说话而不是用情绪说话。用头脑说出的话引人思考,用情绪说出的话除了让大家看出你在发泄心头火之外,还能有别的意思吗?再说了,这么多人都在劝你、帮你,你如果依然不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的话,那你真是有必要找个角落去灰心、失望去了。
.......
力挺!![s:126][s:126][s:126][s:126][s:126][s:126][s:126][s:126][s:126][s: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13:19:38 | 查看全部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