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讯 2014年,青海省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2%,在资源性工业省份中增速位居前列。铝及铝加工、铅锌冶炼及综合利用、铜及铜加工等有色金属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体系日趋完整。2014年该省充分发挥产业平台聚集作用,在电解铝、光伏等行业不断加大上下游产业对接力度,1~11月实现对接金额373.5亿元。
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甘河工业园积极促进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一对一”上下游对接,促成电解铝生产企业直接为西宁地区17家铝加工企业提供铝液,大幅提升了铝液直供和原铝就地精深加工利用比例。据测算,在建、待建铝加工项目产能释放后原铝就地加工能力可达150万吨,可为企业增加效益15亿元。东川工业园区协调光伏、新材料企业间上下游对接,促成瑞合铝箔等区内企业与桥头铝电区外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此外,促成国鑫铝业与黄河水电、三江水电“联姻”,签订2000吨太阳能铝支架合作协议,实现了太阳能铝支架替代钢支架的产品升级换代。
与此同时,青海省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电解铝行业180kA以下电解铝电解槽全部淘汰,2014年完成652台电解槽改造,吨铝电耗降低500千瓦时以上。电解铝产能就地转化率达到70%,计划2015年实现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80%。
去年以来,该省加快建设青海弘田20万吨铝灰渣综合利用、青海青耐2万吨高档耐火材料、青海信达利用废铝渣生产冶金添加剂系列产品等多个循环经济及产业配套项目。积极清理在建和已建的电解铝项目,引导推动铝加工产业不断升级,培育一批高附加值铝加工拳头产品。力争到2015年高附加值产品占铝加工能力的比重达60%以上。(李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