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吃货苏东坡
徐明冬
说起美食,文人们似乎更热衷此道,李渔是个雅致的人,对食物自然是有独到的心得,《闲情偶寄》一书里就专门有“饮馔部”。
古语云:肉食者鄙。非鄙其食肉,鄙其不善谋也。食肉之人为什么不善谋划呢?李渔说,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使之不复有窍也。
由此看来,李渔是反对吃肉的,因此,李先生说,东坡肉的菜名,极其恶俗,东坡先生何罪啊?要割东坡的肉来填塞千古馋人的肚皮,真是太过分了。当然,这是李先生的一己之见。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和东坡先生相比,李渔吃的自然要精致多了。文人吗,自然不会了解普通人对肉类的热爱了。
当然,说起好吃,会吃,当以苏东坡为最,众人耳熟能详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皆出自东坡笔下。
人们喜欢苏东坡,还在于东坡先生的食材都比较接地气,化腐朽为神奇。苏东坡《仇池笔记》载其被贬黄州时所作《煮猪头颂》:“净洗锅,浅着水,深压柴头莫教起。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有时自家打一碗,自饱自知君莫管。”估计这就是东坡肉最早的原型了。
东坡笔下的美味,大多用料简单,加工容易,粗中见细,满是情趣。这诸多美味,让东坡先生在被贬期间,获得了一种别样的乐趣,这和东坡先生的豁达,乐观不无关系。这段期间,也是东坡先生美食类研制的大爆发期,据后人统计,计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子等共达六十六种,可谓收获良多。
除了猪肉,东坡最喜欢的,还有“东坡豆腐”。豆腐作为食材,加工成美食殊为不易。黄州民间流传歌谣云:“过江名士开笑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他也写有“煮豆为乳脂为酥”的诗句。
哲宗绍圣元年(1094),时已五十九岁的苏东坡以“讥讪先朝”罪又贬惠州。处境虽忧,仍不忘苦中作乐。“惠州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吃不到猪肉吃羊肉,遂烹制出了烤羊脊骨。把羊脊骨里的肉挖出来,用酒浸一下,蘸盐火烤下酒,也不失为一种美味,东坡曾调侃说,我是吃的爽了,只是旁边的小狗们却不高兴了。
将无聊当有聊,将每日必不可少的吃,吃出了横生趣味,吃出了世间沧桑。有好胃口,必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有好性格,好修养。东坡虽一贬再贬,越贬越远,也没见牢骚满腹,患得患失。如此津津乐道于吃,逆境中的乐观,用大饱口福的方式来表达,此乃东坡式的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