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唐卡画工最讲究
唐卡的画面需要“线条一笔一笔勾出来,颜料一笔一笔填上去”。培养一个唐卡画师,光打线条这一道工序,要学七年,上色要学四年。手绘艺术的传统唐卡,不会有两幅完全一样的作品,每一幅作品中都带有画师强烈的个性特点,就如同书法笔记,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
画工才是唐卡价值最集中的体现,这毋庸置疑。而画工中最重要的,一是勾线条,二是上色。线条必须一笔勾成,是最见真章的硬功夫。正因如此,唐卡的好坏比较好判别,无论新旧唐卡,只需请专业人士看一下画工,便知分晓,因为上色肯定是手工的,无法代替,一抬笔间,就能看出来绘制水平的差异。
要说收藏唐卡,画面的精细复杂程度、尺寸大小是看一幅唐卡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重要判断价值的要素是画师的创作年龄、名气及流派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还包括使用的颜料,像琥珀、红宝石等珍贵颜料,在欣赏时应注意仔细辨别。
老唐卡身价翻数倍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一直深受藏族同胞尊崇,但唐卡作品真正进入国内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出现快速升温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自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逐渐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的价格才突破千元大关。到了2006年,唐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逐渐成为收藏市场上的一个热点,其价格翻倍上扬。
据了解,在拍卖会上,明清时期的老唐卡近年来屡屡拍出天价。在2002年4月29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巨型刺绣《明永乐御制红夜魔刺绣唐卡》拍出了3087.41万港元的高价,曾轰动一时。而十年之后,同样是这件唐卡作品,已经拍出了3.48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