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产业,要说出现了稍具规模的企业,主要还是在艺术品拍卖、艺术出版这两方面,已经出现了领先性的企业。而艺术画廊、艺术媒体虽然也有品牌性企业,但是就规模而言小了点,其实难说有什么优势,是真正有实力、有专业操作的新资本可以快速模仿和超过的。而之前已经经营多年的企业,虽然也有改变的想法,但是真正要掉头向轻资产、平台化、移动媒体端发展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企业之前的积累全部依靠老平台,老平台也还有不错的产出和回报,因此等于大半的资产是老的,企业的员工也是老方式工作,大家容易形成对之前模式的惯性依赖,而新的东西最多的是花点钱、花点时间兼顾、探索一下,绝少毅然转向的可能性,也没有相应的“创新基因”。
这自然是新企业的机会,新企业的好处是没有历史包袱,也没有那么多固定资产、人员囤积,于是可以轻装上阵,可以借助最新的互联网工具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廉价的进行信息方向的沟通和传播,这给了他们“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这时候最重要的也不再是股东资产,而是在创意、技术、专业方面有所长的智力性因素和团队组织效能,也就是说人的因素开始受到侧重。这时候大概有两种人会发挥大作用,一类是行业内的年轻人,有经验,要创新,还有一类是行业外的人,比如来自快消、营销、电商等行业的人,他们要带动新的商业方式来操作艺术市场,内外打通、新旧冲突、分分合合,有好戏可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