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回复: 0

那些年冬天里的快乐

发表于 2015-1-20 17:26: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那些年冬天里的快乐
□蓝雪琪
星期天下午,一声“嘭”的巨响让宁静的村庄热闹起来。“走,崩炒豆!”的吆喝声迎面而来。虽然这个冬天阳光密集,上火,感冒,可是“炒豆”作为冬季美食的诱惑力实在太强,再加上不忍扰了外甥女两眼放光的喜悦劲,便揣了大米去崩米花。
崩炒豆的队伍还如以前,大家都自觉排队,大人们在旁边拉家常,小孩子围着刚出锅的炒豆布袋抓来一把,大口嚼着。这场景像极了小时候的模样,只是我的心里却缺少了些许的喜悦,但身边闹腾的外甥女却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就如那些年那时的我,于是,我相信简单的快乐真挚如初。
想起小时候,那时候的冬天,没有阳光密集,有的是鹅毛大雪。那时候雪真的很大,整个村庄都盖上厚厚的白棉被,穿着妈妈做的棉鞋在雪地里,一把铁钳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疯够了,回家搬把椅子叠放到高板凳上,坐在炉火旁边,不一会儿鞋干了,脸蛋红了,小手也热了,想跑出去的念头又上来了。
想起小时,那时候的冬天,没有暖气,没有火炉子,有的是夜晚的明亮。一家子人围着一个火盆子,红红的火焰照亮了冬天的夜晚,也温暖了一双双冰凉的手。火光中,大人们拉着家常,调皮的我们偶尔会在火盆里放上几个梧桐枝杈,便制造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趁机蹦出的火星子会在我们的衣服上留下洞的印迹。
那时候的冬天,没有太多的零食选择,有的是制作零嘴的快乐。记不清是谁想到的法子,一根根硬邦邦的粉条在炉火里“呲”一下,便华丽地变身成絮白的“膨化零食”,也有“呲”的技术不好,粉条焦黑化在火炉里,散出呛人的味,但三两秒也就散去。不忙的时候,妈妈在两个圆铁疙瘩中间放上活好的面团,一分钟变出来一张薄饼,烘干了,咸咸的、脆脆的,掰成小块,在热油锅里一炸,一道类似锅巴的零嘴就诞生了。地里的红薯丰收了,寸把长的小不点洗干净,蒸熟,放一圈在炉火边,第二天装一口袋,又甜又有嚼头,不一会儿就被小伙伴们瓜分完毕。外婆则把柿子切成四瓣,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曝晒,晒干的柿瓣甜丝丝,直接吃或者磨成粉蒸馍吃,都是美味。外公小炉火上小砂锅里炖着的丸子永远飘着诱人的香味,笑眯眯的外公看着小馋猫般的我们,每人分上一碗,浑身暖烘烘的……
“嘭”的巨响,打断了我的回忆,那些年的冬天渐行渐远,如今,我们慢慢长大,冬夜不再丰富,但身边的炉火,对面的亲人,尽管容颜已老,却温暖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