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7年9月3日,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的2007年中国水上运动会上,福建选手林妮娜在女子单人划艇决赛中奋力拼搏。(费茂华/摄)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评《狂野之河》
万智炯
什么是风口浪尖?这就是风口浪尖!
全景俯拍,刻意展现孤舟一叶在惊波怒涛中的势单力薄;相对较慢的快门,又彰显出暗流涌动、浊浪排空的态势。
线条百转千回,逼近视觉中心,造成一种不断吞噬的紧张感;划船人在漩涡里苦苦挣扎;倾斜的构图打破平衡,更加剧这种紧张;这是抵死相搏、胜负未卜的时刻——
谁都不是必然的胜利者。
想起《乐府诗集》中的一曲悲歌《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诗中人罔顾多少劝阻,抛弃各种定见,纵然横亘前方的就是失败和死亡,仍是淡然前行——“公无渡河苦渡之”(李白);笨拙、简单、执拗,与画面的意向何其相似。
这是种想哭哭不出来,想喊堵在喉咙的感觉。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刚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功利;统统不能言括这份朴拙,它是不取任何目的,不拘任何结果,要跳出所有的次序。“有所为”本不在“为了谁”,意义只在行进中。
所以,在风口浪尖下面,能看到划船人平静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