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号角”
近日,锌业五厂合金班组的口哨上岗了。它在工人强有力的吹鸣声中,与行车工默契配合,熟悉的哨声,清晰的辨别,规范的操作,一起一落间唱响着安全之歌,为工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12月初,该班组为加强行车安全管理,规范操作,降低安全隐患,创新性采取用口哨来作为行车指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环境因素限制,车间内感应炉体、机械设备比较多,作业环境比较嘈杂,作为五厂重要机械设备的行车由于距离地面比较高,嘈杂的声音往往影响着行车与地面的配合。通常情况下,行车工并不是靠下面作业人员的声音来判断升降,而是采取与作业人员之间用手语和语言相结合的指令来沟通作业。手向上指代表了起吊,手向下指代表了落吊,配合的默契程度决定了安全和效率的成果。不过这种作业方式有较大的弊端,完全需要长期的默契来达到升降的目的,缺乏科学性,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在进行落锭作业时,如果锭的一边挂好,另一边未挂好,两个操作工没有及时反应过来,采取起吊手语,与此同时,锭未挂好的另一边要求落吊,那么并存的两种口令,就可能会对行车工造成干扰,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夜间作业或长时间作业时,行车工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行吊的误判。纵观五厂发展历程,因为行车发生的意外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过。在此情况下,合金班组经研究决定,利用口哨去规范默契,改善监督机制,把此项制度纳入日常考核体系,改变对于行吊方式的管理,并在分厂例会上和班前会上,班组向行车工和炉前工详细介绍口哨的具体吹法。吹一声,代表起吊;吹两声,代表落吊;长吹,代表发生问题。班中限期配齐上岗,班长配合监督使用,防止滥吹和不吹。
每当哨声响起,那便是安全的声音。用哨声规范行吊作业,是科学管理的有益尝试,为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再谱新篇。 (李小会) |
|